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实验探究活动以及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匹配的是( ) A.活动:将...

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实验探究活动以及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匹配的是( )
A.活动:将笔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笔好像折了.结论:光的反射
B.活动:手影游戏.结论:光沿直线传播
C.活动:击鼓时用力越大,鼓面上的纸屑跳得越高.结论:响度与振幅有关
D.活动:钓鱼时,说话声会把鱼吓跑.结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1)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3)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物体的振幅决定,还与物体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4)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 A、将笔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笔好像折了,这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现象,结论与现象不匹配; B、手影游戏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结论与现象匹配; C、击鼓用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声音越大,鼓面的振动通过纸屑的跳动体现,反映了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结论与现象匹配; D、钓鱼时,不能高声说话,因为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把鱼吓跑,结论与现象匹配.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通过“声现象”知识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震耳欲聋”这句成语它是形容声音的响度大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查看答案
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尽可能延长,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查看答案
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上午10:40时经过北京市郊公路的一个十字路口,他看到了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
(1)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能否在中午12点之前到达北京?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归纳式探究:
小明注意学校摆钟的钟摆是有规律地摆动的,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猜想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呢?于是,他请教了物理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如图(1)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行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manfen5.com 满分网
实验次数12345678
摆长l/m0.300.400.500.600.700.800.901.00
周期T/s1.11.31.41.51.71.81.92.0
周期平方T2/s21.21.62.02.32.93.23.64.0
(1)从表中数据可知,单摆的摆长l越长,周期T越______(选填“长”或“短”).
(2)根据表中数据作出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的关系图象如图(2),可知实验中用的单摆T2与l成______关系.
(3)生活中若摆钟走慢了,应如何调整钟摆的长度?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只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蜡烛A为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明亮/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2)实验时点燃蜡烛A,并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没有点燃的蜡烛B,当    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若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位置放置一光屏,则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
(3)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两段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4)小明在实验时,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一组数据,就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理由是: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