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B...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D.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没有介质声音不能传播. (3)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且即使是同一种介质,在不同温度的情况下,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是不同的. 【解析】 A、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错误. B、物体只要振动就能发出声,但不是所有的声我们都能听见,如果没有介质的传播,我们是听不到声音的;故错误. C、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即在在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其次,在气体中最慢;且即使同一介质,在温度不同的情况下其传播速度也是不同的.故错误. D、因为月球上是没有空气的,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需要靠无线电来对话交谈;故正确.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同学买了一张火车时刻表,他注意到在北京和上海间往返的13次和14次特别快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车次到、发站时间北京天津西济南上海
13到站时间--16:1120:118:04
发车时间14:4016:1620:23--
14到站时间9:307:233:14--
发车时间--7:283:2615:45
他了解了13次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14次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齐发一列车,自北京到上海铁路长1 462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13次列车由天津西到济南的时间为______
(2)14次列车由上海驶往北京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3)中途13次列车以36km/h的速度,用了3min完全穿过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求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
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4kg,经测量它的体积是0.57×10-3m3,这个铅球是用纯铅制成的吗?(已知ρ=11.3×103kg/m3
查看答案
下列图甲所示的是等大的圆形纸被剪去的扇形大小不等的剩余部分.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准备研究纸锥下落的快慢.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此时应该拿至图乙的______所示的位置释放,同时记录下落至地面的______,或测出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______,就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2)小华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和纸锥的轻重有关,并打算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纸锥的锥角的关系,发现参照图示方法做成的两个纸锥的轻重不同,为了使纸锥的轻重相同,只有剪刀、圆形纸和胶水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3)小华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右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m/s.
查看答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上/下)调整.manfen5.com 满分网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______(放大/缩小/等大) 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______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______(远离/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4)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象的亮度要______(变暗/变亮/亮度不变).
(5)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远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
查看答案
(1)小明用平面镜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他将平面镜竖立在桌面上,把A放置在镜前的边缘处,如图所示,调整观察角度,可在镜中看到它的部分像.再将B放到镜后并来回移动,直至其未被平面镜遮挡部分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那么 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______的位置,同时还说明______;若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就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这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
(2)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
(3)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据表中数据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相关结论.
实验次数物距/cm像距/cm
第一次9.08.9
第二次13.413.6
第三次15.015.0


manfen5.com 满分网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