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小林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将一金属正圆柱体挂在...

manfen5.com 满分网小林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将一金属正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12345678
h/cm2468101214
F/N6.756.255.755.254.754.254.254.25
他只分析了表中的第1~6组测量数据,从而得出了:金属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与金属圆柱下底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成正比的结论,老师指出小林的结论存在问题.
(1)他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2)正确结论是:
①第1~6组测量数据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浸入水中的体积______
②第6~8组测量数据说明对于金属正圆柱体完全浸没后,所受的浮力与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______
在前六次实验中随着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不断增加,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断增加,浮力的大小也不断增加,并且成正比例关系.在最后三次实验中,物体已全部浸没水中,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不断增加,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却不改变,所以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无关. 【解析】 (1)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就是要找出普遍成立的规律,不能简单的根据一组或几组数据得出结论,因测量的数据可能存在偶然性,所以小丽根据第1~6组测量的数据得出,金属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与金属圆柱体下底面浸人水中的深度h成正比是错误的,因为从表中的第6~8组数据可知,金属圆柱体浸入液体的深度增加,但所受浮力不变.  (2)①由第1~6组测量数据可知,受到的浮力依次为:0.5N、1N、1.5N、2N、2.5N,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浸入的深度的比值均为0.25,即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正圆柱体的体积与高度成正比)比值不变,故可得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成正比. ②由第6~8组测量数据可知,物体浸没水中的深度不同,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即受到的浮力不变,故可得结论:对于金属正圆柱体完全浸没后,所受的浮力与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无关. 故答案为:(1)分析表中的第6~8组数据,金属圆柱体浸入深度增加,所受浮力不变,所以小丽的结论是不完整的;(2)①成正比;②无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一次做托里拆利实验中,三个同学分别用图所示的三种方式测量液柱高度,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图下字母).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如图(甲)、(乙)是小车在拉力F作用下载着木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A.图(甲)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
B.图(乙)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
C.都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
D.都是小车突然被拉动时发生的.
查看答案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如图所示是一种探究方案.
(1)小阳用图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车两端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末端的吊盘内放上等质量的砝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____________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2)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车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______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利用图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绵、砝码、沙子)设计了图(a)和图(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和图(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红把小桌挪放到沙子上,发现小桌对沙子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和图(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却不明显”的错误结论.
manfen5.com 满分网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比较图(a)和图(c)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______
(2)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物体形变的大小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甲、乙、丙、丁表示:用同一物体做“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时的部分实验情景.
manfen5.com 满分网
(1)比较乙、丙所示情况,说明:______;物体在丙图所示情况下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
(2)比较丙、丁所示情况,说明: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