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声音的探究 (一)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

声音的探究
(一)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
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
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
(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______,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归纳法.
(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______
(二)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123
用力大小较大
尺的振动幅度较大
尺拍打桌子的声音较大
(1)小马发现他收集的数据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
存在的是:______
(2)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论:______
(三)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乙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______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丙所示,用薄塑料片在1、2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______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四)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b、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小马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______.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______是正确的.
manfen5.com 满分网
根据下列知识分析回答: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4)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解析】 (一)(1)通过分析可知,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发声体在振动; (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二)存在的问题是2、3顺序颠倒,结论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三)根据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可知: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一次比第二次频率大,所以第一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用薄塑料片在1、2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因为2号梳子齿密,频率大,则2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四)小马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比第二次大.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①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一)(1)发声体在振动; (2)转换法; (二)2、3顺序颠倒;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三)一;2; (四)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比第二次大;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利用这个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_,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如图,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下列现象,各属于哪一种物态变化
(1)用钢水浇铸火车轮是    ; 
(2)把废铁块熔成铁水是   
(3)冬夜出现的“霜”是   
(4)冬天,冻了冰的衣服也变干了   
(5)大气中水蒸气凝成小水珠,形成降雨    查看答案
在用水煮鸡蛋时,水沸腾后,小明认为应该继续用猛火,而小红认为用小火维持沸腾就可以了.你认为    的观念正确. 查看答案
人工降雨用的主要材料之一是固体干冰,使用干冰的目的是通过它的        热量,达到使云层急剧降温的目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