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音色、响度;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来辨别物体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解析】 音色是不同的发声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特征,即不同的物体发声时,其音色一般是不同的,即通过音色我们可以辨别物体;所以该题中通过“问姓”想起初见的“旧容”,即通过说话的声音判断出以前的熟人,即是应用音色的缘故.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我们体会到了( )
manfen5.com 满分网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传播是能量传播
查看答案
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封闭气体发生热胀冷缩,使水平玻璃管中液柱发生移动,如图所示,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
(1)若周围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______(填“左”、“右”) 移动.
(2)为了测量温度,小明决定给它标上刻度,请你帮他完成这个任务,说出一种标刻度的具体方法.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所示).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6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______.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123456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单层20.220.821.120.520.720.920.7
双层19.920.320.120.219.920.220.1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实验中为了能使两种玻璃把玻璃球弹开的距离有较大的差异,请你提出一种可行的实验改进办法: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其中F可绕接缝ON转动.
(1)在实验中白色硬纸板能显示______,也能方便地测量______
(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______(“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______同一平面内.(填“在”或“不在”)
(3)将入射光线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2)实验时,小明应在______(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4)小明在B蜡烛的上方放一根火柴,火柴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
(5)图乙是小明同学经过本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接着连接了像与物的对应点,发现连线与镜面是垂直的关系,然后又分别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请问小明同学能否得出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答:______,理由是:______
(6)若现有3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则应该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如果选用另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是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