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珍珍观察到电风扇、台灯等有个大而重的底座,可使它们不易翻倒.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

珍珍观察到电风扇、台灯等有个大而重的底座,可使它们不易翻倒.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她猜想:可能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重心高低及支持面的大小有关.如何比较物体的稳度大小呢?她发现,让不同的物体倾斜相同的角度时,有的物体翻倒,有的物体不翻倒,翻倒的说明其稳度较小.于是,她将物体放在表面粗糙的水平木板上,让木板绕0点转动,通过观察物体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的大小(物体不滑动),来比较物体稳度的大小,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稳度大小与物体重心高低的关系时,她制作了三块重相同、外形完全相同、重心高低不同的圆柱体,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将它们依次放在木板上,分别记下让它们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的大小.实验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123
重心离支持面高度
物体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较大
稳度较大
(1)物体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越小,间接反映了物体的稳度越    (选填“大”或“小”).
(2)在以上探究稳度大小与重心高低关系的实验中,应控制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和    的大小不变,这种实验方法叫    法.
(3)实验现象表明,物体的重心越    ,其稳度   
(4)依据以上结论,卡车装货时,应把重的货物装在    层(选填“上”或“下”),可使货物不易翻倒.
manfen5.com 满分网
本题抓住稳度和提高稳度的方法:降低重心,增大支面. 【解析】 (1)物体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越小,间接反映了物体的稳度越小. (2)探究稳度大小与重心高低关系的实验中,应控制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和支持面的大小不变,这种实验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3)物体的重心越低,稳度越大. (4)依据以上结论,卡车装货时,应把重的货物装在下层,这样可以降低重心,提高稳度. 故答案为:(1)小;(2)支持面、控制变量;(3)低、越大;(4)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m/g100200300______500
重力G/N12345
(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2)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4)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manfen5.com 满分网
A.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内并浸没入水中,记下水的总体积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
(2)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在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时,发现指针停在如图甲所示位置,这时应该    (选填“增加”或“减小”)砝码;当他在天平右盘中放入50g和10g的砝码各一个,并将游码移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g;用量筒量出小矿石体积的示意图如图丙所示,则小矿石的体积为    cm3.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ρ=    kg/m3
(4)图丁是他在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的情景,其中操作不规范的是    查看答案
某金属物质的质量为 675g,体积为0.25dm3,试根据表中提供的部分数据判断此物质是哪一种金属?若用该金属加工一个质量为 810g的水壶(加工过程无损耗),则需用去这种金属多少cm3
金属密度
2.7×103kg/m3
7.9×103kg/m3
8.9×103kg/m3

查看答案
已知某起重机一次可以起吊2.94×104N重的物体,现有一批钢材,体积为3×105cm3,用这架起重机能一次吊起这批钢材吗?请通过计算说明.(ρ=7.9×103kg/m3,g取10N/kg)
查看答案
(1)如图(甲)所示,物块在水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画出它所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乙)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辆小车,在A点受到向右上方、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拉力作用,使其向右运动.已知该拉力大小F=100N,请用力的示意图画出这个拉力.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