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图中所示为辘轳和滑轮组合的机械装置.辘轳的轴半径r为15厘米,摇把到轴心线的距离...

图中所示为辘轳和滑轮组合的机械装置.辘轳的轴半径r为15厘米,摇把到轴心线的距离R为40厘米.利用该装置将重800牛顿的物体匀速提起.若滑轮及绳重均不计,机件间摩擦也不计,则摇把上至少应加的力   
manfen5.com 满分网
由图示可知,动滑轮承重绳子的有效股数n=2,根据物体的重力求出绳子的拉力; 轮轴是一种变形杠杆,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求出作用在摇把上的力. 【解析】 由图知,动滑轮承重绳子的股数n=2, 每段绳子上的力是F′===400N.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F×R=F′×r, 即:F×40cm=400N×15cm, 解得:F=150N 故答案为:150N.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五一”期间,光明中学的同学们乘坐新型游艇游玩,他们乘坐的游艇满载时排开水的体积是3m3,游艇及艇上的工作人员总重为1.7×104N,假设每位同学的质量都是60kg,(g取10N/kg)求:
(1)游艇满载时所受的浮力是多少?
(2)为保证安全,这条游艇最多可承载学生多少人?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物体重280N,动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不计.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正以0.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求:
(1)拉力F;
(2)拉力做功的功率;
(3)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数据.
实验次数深度h/cm橡皮膜在水中的方向U型管左右液面高度差△h/cm
13朝上2.6
26朝上5.4
39朝上8.2
49朝上8.0
59朝左8.2
69朝右8.2
(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______
(2)综合分析上列实验数据,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
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
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制作能够方便鉴别液体种类的仪器.他们猜测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液体的种类存在着某种关系,并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时,该小组同学选用一个圆柱形的瓶子,内装不同质量的细沙,先后漂浮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并用仪器测出每一次实验时瓶和细沙的总质量及圆柱形的瓶子底部所处的深度h(已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ρ),如图所示.记录的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体甲
 实验序号 瓶和沙总质量(千克) 深度h(米)
 1 0.2 0.09
 2 0.4 0.18
 3 0.6 0.27
表二  液体乙
 实验序号 瓶和沙总质量(千克) 深度h(米)
 4 0.2 0.07
 5 0.4 0.14
 6 0.6 0.21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结论:漂浮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形瓶子,它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与瓶和沙的总质量成______比.
(2)分析比较实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______ρ
(3)实验序号1的这次实验,圆柱形瓶子所受的浮力为______牛(g取10牛/千克),若圆柱形瓶子的底部面积为0.002米2,则甲液体的密度为______千克/米3(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manfen5.com 满分网某实验小组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次数钩码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有用功W有用/J测力计拉力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总功W/J机械效率η
120.10.20.90.30.2774.1%
240.10.41.60.30.4883.3%
340.10.41.10.50.55 
(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
(2)填写实验3中的机械效率,比较第2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
(3)如果绳重不计,摩擦不计,丙图中钩码重为4N时,测力计的拉力为1N,那么当钩码重为9N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