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了闭合电路...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了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被称为    现象.
(1)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2)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的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切割磁感线方向两个因素有关. 【解析】 (1)奥斯特实验时,把通电直导线放在水平方向静止的小磁针上,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受到磁力作用,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法拉第在奥斯特的启发下,研究了磁场与电流的关系,最终通过十年的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电流. 故答案为:磁场;电磁感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美国建筑师凯文•朔普费尔设计出了一种能漂浮在水中的城市(如图所示),漂浮城市装有动力装置,可以移动.该漂浮城市三角形建筑的主体结构是中空的,强风能从中通过,可以确保当飓风来临时,把飓风对建筑的破坏降至最低.该漂浮城市高达360m,占地270万平方米,可容纳多达4万居民.酒店、商店只要是普通城市有的,这里都一应俱全.漂浮城市的表面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太阳能的功率为8.0×108W.
manfen5.com 满分网
(1)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是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2)假如某班级有50位中学生从岸上进入漂浮城市参观,则漂浮城市受到的浮力约增加______
A.2.5×102 N     B.2.5×103 N     C.2.5×104 N     D.2.5×105 N
(3)若三角形建筑空洞的面积为2.0×104m2,某次飓风正好垂直于空洞的表面吹入,1s钟流入空洞的空气质量是1.92×106kg,该地的空气密度是1.2kg/m3.则飓风的风速是______m/s.
(4)若电池板吸收的太阳能只用来提供推动漂浮城市前进所需的能量,漂浮城市在平静的水面上沿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变.从某一时刻开始,漂浮城市受到水平方向的牵引力F随运动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上图甲所示,漂浮城市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①漂浮城市运动到第25s时受到的阻力为______N.从第50s钟到100s钟内牵引力做的功为______J.
②漂浮城市在匀速运动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______
查看答案
manfen5.com 满分网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为230N的 建材从地面匀速送到6m高处,所用拉力为125N,时间为 20s.求:
(1)工人做的有用功;
(2)工人做的总功;
(3)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4)工人做功的功率.
查看答案
为了响应“健康重庆”的号召,小林和爸爸周末到郊外去钓鱼,他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还观察到爸爸在钓鱼前要“试漂”来确定铅坠(铅坠由合金制成)的大小,尽量使“浮标”更灵敏(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浮标和铅坠的位置示意图.若球形浮标的体积为15cm3,铅坠的密度为11g/cm3.(取水的密度ρ=1.0×103kg/m3,g=10N/kg)
(1)若铅坠在水面下1.2m处,它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大?
(2)有经验的钓鱼者会使浮标体积manfen5.com 满分网的浸入水中,此时浮标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3)小林看见爸爸有一种体积为0.5cm3的铅坠,如果使用这种铅坠,浮标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多大?(铅坠未接触池底,不计浮标的质量,不计钓线、鱼钩和鱼饵的体积及质量)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manfen5.com 满分网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记录数据如下表
试验序号钩码g/N钩码上升的高度/m绳端的拉力/N绳端移动的距离/m机械功率/%
40.11.80.374.1
60.12.40.3 
(1)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2次实验中,拉力做的总功是______J,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由记录数据分析,两次机械效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1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manfen5.com 满分网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______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______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_.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______;为什么?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2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