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圆底玻璃烧瓶、一杯水、一张报纸,我们可以做哪些实验?写出你能做的两个实验的简要过程,以及你这两个实验所要说明的问题:
实验①:______;
用来说明:______.
实验②:______;
用来说明:______.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的短文,思考并回答短文之后的几个问题.
短文:科技小组的几个同学在探究“纸片下落快慢”的时候,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
①纸片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②纸片越大下落的速度越快;③同样的纸片展开得大的下落得慢;④…
针对猜想③,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这样的:
将两张同样的纸片,一张纸对折一次,另一张纸对折三次.然后让两张纸从同样的高度上释放.最先落到地面的是对折了三次的那张纸.
问题:
①科技小组的实验结果证明了猜想③是______的(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②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猜想①是否正确.
查看答案
小吴等同学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如图所示,在地上放一个去掉灯罩的台灯,让发光的灯泡朝上.手拿来一个放大镜,把它放在灯泡上方几厘米远的地方,然后慢慢向上面移动的过程中,小吴他们观察到这样的两种现象:第一种现象,放大镜向上移到某一位置时,在天花板上看到一个由灯丝形成的像;第二种现象,将放大镜继续向上移动到一个新的位置时,在天花板上看到印在灯泡上的图与文字的像,它们被放大了,不过是倒的.
根据上述短文提供的信息,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摄像机、眼睛、望远镜之中和这套装置物理原理相同的是:______.
(2)好动脑筋的小吴同学发现,在上述装置中只要再添加一个器材,就能让天花板上的像移到竖直墙壁.小吴添加的是______.
(3)请将此装置和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相比较.灯丝相当于烛焰的______
A.第一种现象 B.第二种现象
C.两种现象都是 D.两种现象都不是.
查看答案
如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时的位置放置简图,其中 F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小明将物体分别放在图中a、b、c、d、e点进行五次实验,从而得到了有关规律,现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1)在五次实验中物体放在______点时光屏上得的像最大;
(2)当像和物体在同侧时,物体放在图中的______点:
(3)物体从b点沿主移到d点,物体的像将变______(填“大”或“小”);
(4)当物体放在a点时,遮去凸透镜的上面一半,则物体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若某次实验在光屏上出现一个缩小的像时,测得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则当物体距离凸透镜20cm时,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
A.光屏上一定会出现一个放大的像 B.光屏上可能不会出现像
C.光屏上可能会出现一个缩小的像 D.都有可能.
查看答案
某同学发现:桌面上画一条直线最长只有90cm,而实验桌上却有两个凸透镜,规格如表所示:
该同学面临的问题是:为了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选用哪个透镜较好?你认为,应该选用的透镜是______;(选填“甲”或“乙”)如果选用另一透镜,在实验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问题是:______.
查看答案

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
(1)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白纸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______和确定像的______.
(2)小明在水平桌面上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薄玻璃板前,然后把另一支同样大小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点燃的蜡烛像附近并移动,想使它跟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重合.但操作中小明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手中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3)经过思考调整后,找到了像的位置,发现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用白纸放在像位置时,在白纸上没有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像.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