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数学试题 >

如图(1),P 为△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且∠APB=∠BPC=∠CPA=12...

如图(1),P 为△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且∠APB=∠BPC=∠CPA=120°,则点 P 叫做△ABC 的费马点.

(1)如果点 P 为锐角△ABC 的费马点,且∠ABC=60°.

①求证:△ABP∽△BCP;

②若 PA=3,PC=4,则 PB=     .

(2)已知锐角△ABC,分别以 AB、AC 为边向外作正△ABE 和正△ACD,CE 和 BD相交于 P 点.如图(2)

①求∠CPD 的度数;

②求证:P 点为△ABC 的费马点.

 

(1)①证明见解析;②;(2)①60°;②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①根据题意,利用内角和定理及等式性质得到一对角相等,利用两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即可得证; ②由三角形ABP与三角形BCP相似,得比例,将PA与PC的长代入求出PB的长即可; (2)①根据三角形ABE与三角形ACD为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两对边相等,两个角为60°,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夹角相等,利用SAS得到三角形ACE与三角形ABD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到∠1=∠2,再由对顶角相等,得到∠5=∠6,即可求出所求角度数; ②由三角形ADF与三角形CPF相似,得到比例式,变形得到积的恒等式,再由对顶角相等,利用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得到三角形AFP与三角形CFD相似,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APF为60°,由∠APD+∠DPC,求出∠APC为120°,进而确定出∠APB与∠BPC都为120°,即可得证. 试题解析:(1)证明:①∵∠PAB+∠PBA=180°﹣∠APB=60°,∠PBC+∠PBA=∠ABC=60°, ∴∠PAB=∠PBC, 又∵∠APB=∠BPC=120°, ∴△ABP∽△BCP, ②【解析】 ∵△ABP∽△BCP, ∴, ∴PB2=PA•PC=12, ∴PB=2; (2)【解析】 ①∵△ABE与△ACD都为等边三角形, ∴∠BAE=∠CAD=60°,AE=AB,AC=AD, ∴∠BAE+∠BAC=∠CAD+∠BAC,即∠EAC=∠BAD, 在△ACE和△ABD中, , ∴△ACE≌△ABD(SAS), ∴∠1=∠2, ∵∠3=∠4, ∴∠CPD=∠6=∠5=60°; ②证明:∵△ADF∽△CFP, ∴AF•PF=DF•CF, ∵∠AFP=∠CFD, ∴△AFP∽△CDF. ∴∠APF=∠ACD=60°, ∴∠APC=∠CPD+∠APF=120°, ∴∠BPC=120°, ∴∠APB=360°﹣∠BPC﹣∠APC=120°, ∴P点为△ABC的费马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AB是⊙O的直径,且AB=4,点C在半径OA上(点C与点O、A不重合),过点CAB的垂线交⊙O于点D,连接OD,过点BOD的平行线交⊙O于点E,交CD的延长线于点F.

(1)若∠F=30°,请证明E 的中点;

(2)若AC=,求BE•EF的值.

 

查看答案

如图,大刚在晚上由灯柱A走向灯柱B,当他走到M点时,发觉他身后影子的顶部刚好接触到灯柱A的底部,当他向前再走12米到N点时,发觉他身前的影子刚好接触到灯柱B的底部,已知大刚的身高是1.6米,两根灯柱的高度都是9.6米,设AM=NB=x米.求:两根灯柱之间的距离.

 

查看答案

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y=2x与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为4,

(1)求k的值;

(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正比例函数值小于反比例函数值时x的取值范围;

(3)过原点O的另一条直线l交双曲线y=(k>0)于P、Q两点(P点在第一象限),若由点A、P、B、Q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224,求点P的坐标.

 

查看答案

如图,在Rt△ABC中,∠C=90°,点DBC边上,∠ADC=45°,BD=2,tanB.

(1)ACAB的长;

(2)sin∠BAD的值.

 

查看答案

用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主视图和俯视图如下,问:

(1)它最多要多少小立方块,最少要多少小立方块;

(2)画出最多、最少时的左视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