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数学试题 >

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2x+c的图象经过点C(0,3),与x轴分别交于点...

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2x+c的图象经过点C(0,3),与x轴分别交于点A,点B(3,0).点P是直线BC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

(1)求二次函数y=ax2+2x+c的表达式;

(2)连接PO,PC,并把△POC沿y轴翻折,得到四边形POP′C.若四边形POP′C为菱形,请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

(3)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CPB的面积最大?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和四边形ACPB的最大面积.

 

(1)y=﹣x2+2x+3;(2)(,);(3)当点P的坐标为(,)时,四边形ACPB的最大面积值为. 【解析】 (1)已知二次函数上两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可得P点的纵坐标,根据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可得P点坐标; (3)根据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是较大的纵坐标减较小的纵坐标,可得PQ的长,根据面积的和差,可得二次函数,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答案. 【解析】 (1)将点B和点C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得 , 解得, 二次函数的解析是为y=﹣x2+2x+3; (2)若四边形POP′C为菱形,则点P在线段CO的垂直平分线上, 如图1,连接PP′,则PE⊥CO,垂足为E, ∵C(0,3), ∴E(0,), ∴点P的纵坐标, 当y=时,即﹣x2+2x+3=, 解得x1=,x2=(不合题意,舍), ∴点P的坐标为(,); (3)如图2, P在抛物线上,设P(m,﹣m2+2m+3),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 将点B和点C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得 , 解得. 直线BC的解析为y=﹣x+3, 设点Q的坐标为(m,﹣m+3), PQ=﹣m2+2m+3﹣(﹣m+3)=﹣m2+3m. 当y=0时,﹣x2+2x+3=0, 解得x1=﹣1,x2=3, OA=1, AB=3﹣(﹣1)=4, S四边形ABPC=S△ABC+S△PCQ+S△PBQ =AB•OC+PQ•OF+PQ•FB =×4×3+(﹣m2+3m)×3 =﹣(m﹣)2+, 当m=时,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 当m=时,﹣m2+2m+3=,即P点的坐标为(,). 当点P的坐标为(,)时,四边形ACPB的最大面积值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已知:如图,AB为⊙O的直径,CBA延长线上一点,CP切⊙OP,弦PDABE,过点BBQCPQ,交⊙OH,

(1)如图1,求证:PQ=PE;

(2)如图2,G是圆上一点,∠GAB=30°,连接AGPDF,连接BF,若tanBFE=3,求∠C的度数;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PD=6,连接QCBC于点M,求QM的长.

 

查看答案

已知: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30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其中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如图是甲乙两车离A地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

(1)求甲车离A地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若它们出发第5小时时,离各自出发地的距离相等,求乙车离A地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求它们在行驶的过程中相遇的时间.

 

查看答案

已知:线段ACBD.

求作:菱形ABCD,使得ACBD是菱形的对角线.

 

查看答案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ABC放在第一象限,斜靠在两条坐标轴上,∠ACB=90°,且A(0,4),点C(2,0),BE⊥x轴于点E,一次函数y=x+b经过点B,交y轴于点D.

(1)求证;△AOC≌△CEB;

(2)△ABD的面积.

 

查看答案

在大课间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小龙在全校随机抽取了一部分同学就“我最喜爱的体育项目”进行了一次调查(每位同学必选且只选一项).下面是他通过收集的数据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

(1)小龙一共抽取了     名学生.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求“其他”部分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