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数学试题 >

如图1所示,一张三角形纸片ABC,∠ACB=90°,AC=8,BC=6.沿斜边A...

如图1所示,一张三角形纸片ABC,∠ACB=90°,AC=8,BC=6.沿斜边AB的中线CD把这张纸片剪成△AC1D1和△BC2D2两个三角形(如图所示).将纸片△AC1D1沿直线D2B(AB)方向平移(点A,D1,D2,B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当点D1于点B重合时,停止平移.在平移过程中,C1D1与BC2交于点E,AC1与C2D2、BC2分别交于点F、P.
(1)当△AC1D1平移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猜想图中的D1E与D2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设平移距离D2D1为x,△AC1D1与△BC2D2重叠部分面积为y,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对于(2)中的结论是否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得y=manfen5.com 满分网S△ABC;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manfen5.com 满分网
(1)根据AD1=BD2就可以证明AD2=BD1,根据等角对等边证明AD2=D2F,D1E=D1B即可. (2)由于△AC1D1与△BC2D2重叠部分为不规则图形,所以将其面积转化为S△BC2D2-S△BED1-S△FC2P,再求各三角形的面积即可. (3)先假设存在x的值使得y=S△ABC,再求出△ABC的面积,然后根据(2)所求y=-x2+x(0≤x≤5)建立等量关系,解出x的值,即可证明存在x的值. 【解析】 (1)D1E=D2F. ∵C1D1∥C2D2, ∴∠C1=∠AFD2. 又∵∠ACB=90°,CD是斜边上的中线, ∴DC=DA=DB,即C1D1=C2D2=BD2=AD1 ∴∠C1=∠A, ∴∠AFD2=∠A ∴AD2=D2F. 同理:BD1=D1E. 又∵AD1=BD2, ∴AD2=BD1. ∴D1E=D2F. (2)∵在Rt△ABC中,AC=8,BC=6, ∴由勾股定理,得AB=10. 即AD1=BD2=C1D1=C2D2=5 又∵D2D1=x, ∴D1E=BD1=D2F=AD2=5-x. ∴C2F=C1E=x 在△BC2D2中,C2到BD2的距离就是△ABC的AB边上的高,为. 设△BED1的BD1边上的高为h, 由探究,得△BC2D2∽△BED1, ∴. ∴h=.S△BED1=×BD1×h=(5-x)2 又∵∠C1+∠C2=90°, ∴∠FPC2=90度. 又∵∠C2=∠B,sinB=,cosB=. ∴PC2=x,PF=x,S△FC2P=PC2×PF=x2 而y=S△BC2D2-S△BED1-S△FC2P=S△ABC-(5-x)2-x2 ∴y=-x2+x(0≤x≤5). (3)存在. 当y=S△ABC时,即-x2+x=6, 整理得3x2-20x+25=0. 解得,x1=,x2=5. 即当x=或x=5时,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原△ABC面积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已知:m、n是方程x2-6x+5=0的两个实数根,且m<n,抛物线y=-x2+bx+c的图象经过点manfen5.com 满分网A(m,0)、B(0,n).
(1)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1)中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C,抛物线的顶点为D,试求出点C、D的坐标和△BCD的面积;
(3)P是线段OC上的一点,过点P作PH⊥x轴,与抛物线交于H点,若直线BC把△PCH分成面积之比为2:3的两部分,请求出P点的坐标.
查看答案
如图,已知抛物线l1:y=x2-4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A、C两点,B是抛物线l1上的动点(B不与A、C重合),抛物线l2与l1关于x轴对称,以AC为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ABCD的第四个顶点为D.
(1)求l2的解析式;
(2)求证:点D一定在l2上;
(3)▱ABCD能否为矩形?如果能为矩形,求这些矩形公共部分的面积(若只有一个矩形符合条件,则求此矩形的面积);如果不能为矩形,请说明理由.
注:计算结果不取近似值.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如图,一元二次方程x2+2x-3=0的二根x1,x2(x1<x2)是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两个交点B,C的横坐标,且此抛物线过点A(3,6).
(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此抛物线的顶点为P,对称轴与线段AC相交于点Q,求点P和点Q的坐标;
(3)在x轴上有一动点M,当MQ+MA取得最小值时,求M点的坐标.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OB=90°,AO=BO,点A的坐标为(-3,1).
(1)求点B的坐标;
(2)求过A,O,B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设点B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l的对称点为B1,求△AB1B的面积.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在直角梯形ABCD中,∠C=90°,高CD=6cm(如图1).动点P,Q同时从点B出发,点P沿BA,AD,DC运动到点C停止,点Q沿BC运动到C点停止.两点运动时的速度都是1cm/s.而当点P到达点A时,点Q正好到达点C.设P,Q同时从点B出发,经过的时间为t(s)时,△BPQ的面积为y(cm2)(如图2).分别以x,y为横、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已知点P在AD边上从A到D运动时,y与t的函数图象是图3中的线段MN.
(1)分别求出梯形中BA,AD的长度;
(2)写出图3中M,N两点的坐标;
(3)分别写出点P在BA边上和DC边上运动时,y与t的函数关系式(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在答题卷的图4(放大了的图3)中补全整个运动中y关于t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