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白化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以下是某家族遗传病的家系图谱(基因用B、...

白化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以下是某家族遗传病的家系图谱(基因用Bb表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Ⅰ—1给Ⅱ﹣6提供了_____条染色体。

2)图中Ⅱ﹣8表现为有酒窝、惯用右手、A型血等特征,这在遗传学上统称为_____

3)图中Ⅱ﹣6的直系血亲有_____(用图中的数字表示)。

4)依据图谱中的_____,可以判断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5)就肤色正常和白化这一对性状,Ⅱ﹣7体内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组成可能为_____;理论上,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为_____

 

23(23条) 性状 1、2、9 1、2、5或3、4、8(填出一项或都填都对) BB或Bb 1/3 【解析】 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母双方,各提供了23条染色体,所以I -1给I-6提供了23条染色体。 (2)遗传学上把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性状,因此I-6表现为有酒窝、惯用右手、A型血等特征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 (3)直系血亲是直接血缘关系,是指出生关系。包括生出自己的长辈(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更上的长辈)和自己生出来的晚辈(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更下的直接晚辈),如爷爷与孙子是直系血亲。旁系血亲是指非直系血亲,而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如,自己与兄弟姐妹及其伯叔姑、姨舅等。可见图中图2中,I-6的直系血亲是1、2、9。   (4)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b控制的一种遗传病,因此白化病的基因组成是bb,因此图中第一代3、 4个体遗传给白化病7号的基因一定是a,所以第一代3、 4个体的基因组成为Bb。   (5)白化病属于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假设B表示正常基因,b表示白化病基因。根据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因此根据家庭3、4父母正常,生出8白化病的孩子,可以判断白化病属于新出现性状,白化病是隐性遗传病。   (5)“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b控制的一种遗传病”,因此白化病的基因组成是bb,因此图中第一代3、 4个体遗传给白化病7号的基因一定是b,所以第一代3、4个体的基因组成为Bb。遗传图解如下图:     据图可知, 7号个体的基因组成为BB或Bb。图中1、2与6的遗传图解同上,所以6号个体的基因组成也为BB或Bb。其中不携带致病基因的基因组成出现的可能性为1/3。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人体部分血液循环示意图(ad表示心脏四腔,AF表示器官)。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节律性收缩,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当心房舒张,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动脉,此时房室瓣处于_____状态(填“张开”或“闭合”)。

2)图一中_____(填图一中字母)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血液流经EF两种器官后,血液中都减少的成分是_____(选填“氧气”、“二氧化碳”、“尿素”或“葡萄糖”)。

3)图一中A器官包括三部分,分别执行不同的功能。某人由于饮酒过量,出现神志不清、走路摇晃、呼吸急促现象,这是因为酒精分别麻痹了A中的_____

4)某人口服淀粉胶囊药物治疗胃炎,药物有效成分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病灶部位的途径是_____

A.先体循环后肺循环    B.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

C.先肺循环后体循环    D.先肺循环,接着体循环,后肺循环

5)图二表示肾单位中原尿流经肾小管时某些物质的变化,甲、乙分别是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的某些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番茄果肉细胞、洋葱根尖细胞和草履虫。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用解剖针挑取番茄的部分果肉,所制成的玻片标本的类型为_____

2)图三视野中是根尖某部分的细胞,该细胞特点决定了其作用是_____

3)图四表示显微镜视野中草履虫物像的位置及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若不及时移动玻片标本,草履虫将从视野中消失,把载玻片向_____移动可以避免草履虫游出视野。

4)草履虫细胞结构与图二和图三细胞结构的不同点是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是大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示意图,豆制品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等有益成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关注。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为了帮助大棚种植户提高产量,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1)大豆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主要储存在图甲的[  ]_____中。

2)图乙中的B是由图甲[  ]_____发育而成。

3)图丁中F是由图丙中[  ]_____发育而成。

4)大豆收割后,下一年种植的植物一般都显著增产,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_____

5)兴趣小组同学对大豆的生理作用非常感兴趣,探究了下列实验:

①首先同学们对密闭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一昼夜测定,并绘制了上图中图一所示的曲线。这一天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_____

②当外界温度降低时,图一中的A点会向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③图二左侧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大豆种子(瓶中有适量的水),右侧密闭透明玻璃罩中放置健壮的大豆幼苗,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打开阀门,大豆幼苗光合作用的强度将如何变化,为什么?_____

④兴趣小组设置了图三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后,发现甲、乙塑料袋内壁上有较多水珠,丙塑料袋内壁几乎没有水珠。若甲和丙对照,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

 

查看答案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成分之间的常见关系,下列曲线能体现该谚语中的生物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表为某人的肺泡内、静脉血、动脉血以及组织细胞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假设其他气体含量相同)。甲、乙、丙、丁四项中,表示静脉血的是

 

氧气/二氧化碳

110/30

100/40

40/46

30/50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