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表事实的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馒头碎屑或块 | 适量碎屑 | 适量碎屑 | 适量馒头块 | 适量碎屑 | 适量碎屑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2ml唾液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搅拌 | 搅拌 | 不搅拌 | 搅拌 | 搅拌 |
温度 | 37℃ | 0℃ | 100℃ | ||
水浴时间 | 10 分钟 | ||||
加入碘液 | 2 滴 | ||||
现象 |
|
|
|
|
|
请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作对照试验,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______ ,对照组是 ______ 试管.
(2)如果选用1号和3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试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 ______ .
(3)为了探究“温度对馒头消化作用的影响”,应选用 ______ 试管进行实验.
下列对血液流经肺部前后气体含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液流经肺部后气体含量无变化 B. 血液流经肺部后氧气含量增加
C. 血液流经肺部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 血液流经肺部后不含二氧化碳
人的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璧和毛细血管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这些特点有利于( )
A. 增加肺内气体交换的面积
B. 血液运输氧
C.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D.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AB段,膈肌收缩,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B. 在AB段,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扩张
C. 在BC段,膈肌舒张,膈肌下降
D. 在BC段,肋骨间的肌肉舒张,胸腔的容积缩小
引起肺炎的细菌从空气到达患者肺的“旅程”是( )
A. 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B.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 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D. 鼻→咽→气管→喉→支气管→肺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下面四个环节,其正确顺序是( )
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②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
③肺的通气
④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A. ③→④→①→② B. ③→①→④→② C. ③→①→②→④ D. 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