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据图分析回答(注:...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将甲、乙两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个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______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说明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了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必须放在_________的环境中,以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3)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____作用。

 

乙 二氧化碳 黑暗(无光) 蒸腾 【解析】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氧气有助燃的特性,氧气能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火柴梗复燃。(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因此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常用此法检验二氧化碳。(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4)图中,甲装置中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中不含二氧化碳;乙装置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中有二氧化碳,因此甲乙形成乙二氧化碳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 (1)甲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甲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乙装置中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乙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滴加碘液变蓝。所以“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乙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在明亮环境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呼吸作用不明显。因此,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乙装置必须放在黑暗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实验效果。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因此,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一成熟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稳定的食物链:甲→乙→丙→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

B. 该食物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次级消费者,丁属于第四营养级

C. 因为某种原因导致丁灭绝,丙的数量是先增加再减少

D. 若该生态系统被农药污染,则丁体内的农药浓度高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 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C. 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D.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查看答案

在正常情况下,女性卵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表示正确的是(    )

A. 22对+X    B. 23条+X    C. 22条+Y    D. 22条+X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受精卵在人体内形成的场所是输卵管

B. 蝗虫的发育方式是完全变态发育

C. 子宫是女性孕育胎儿和发生月经的地方

D. 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

 

查看答案

在鸟卵的结构中,能够发育成胚胎的是(    )

A. 卵黄    B. 卵白    C. 胚盘    D. 卵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