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为植物细胞失水,周围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B. ①为植物细胞失水,周围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C. ②为植物细胞失水,周围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D. ②为植物细胞失水,周围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如图是根尖的结构示意图,关于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甲根毛区部分表皮细胞向外生长形成根毛
B. 图中乙成熟区细胞出现液泡,能迅速伸长
C. 图中丙区的细胞较小,细胞核较大
D. 图中丁位于根尖顶端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银杏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名“公孙树”。一棵未修剪的银杏树有5个侧枝,这棵树共有多少个顶芽( )
A. 5个 B. 6个 C. 4个 D. 7个
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从该实验可知:他在研究的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和变量
A. 阳光 B. 空气 C. 温度 D. 水分
叶芽的结构中,发育成茎的是( )
A. 幼叶 B. 胚轴 C. 芽轴 D. 芽原基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3)制定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五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一次/只 | 第二次/只 | 第三次/只 | 第四次/只 | 第五次/只 |
明亮 | 0 | 1 | 2 | 0 | 2 |
阴暗 | 10 | 9 | 8 | 10 | 8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