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如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

如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C. 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D. 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A 【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因此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特异性免疫,A错误;首次感染时,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上升趋势,其后抗体开始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抗体慢慢减少。当第二次,同样的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抗体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比病毒要多得多,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体也随之减少。因此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B正确;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C正确;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生活中如果遇到意外情况,应积极应对.以下处理措施中,不合适的是(  )

A. 受伤时若出现喷射状出血,压迫伤口远离心脏的一端进行止血

B. 遇到煤气中毒者,先将患者移至通风处,再实施人工呼吸

C. 遇到有人溺水时,先保持其呼吸道畅通,在实施人工呼吸

D. 遇到突发心肌梗死者,不随意搬动病人,给其服用硝酸甘油片并拨打“120”

 

查看答案

下图为正常人进食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曲线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血糖指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

B. BC段上升是食物中糖类分解的最终产物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的缘故

C. CD段显著下降是由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胰岛在进食后1小时才开始分泌胰岛素

D. 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查看答案

某研究小组利用蝌蚪进行甲状腺激素的探究实验,下表是该小组的实验结果记录:

组别

 

 

 

 

处理方法

 

破坏蝌蚪的甲状腺

 

不做任何处理

 

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

 

实验结果

 

停止发育

 

正常发育成青蛙

 

提前发育成苍蝇般大小的青蛙

 

 

 

甲组后来又在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结果蝌蚪又能继续发育。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乙、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有无

B. 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

C. 甲状腺激素能影响蝌蚪的发育

D. 乙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查看答案

如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结合图示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②胞体内

B. 图中①是树突,③是轴突

C. 图中④结构若是传出神经的部分,则可支配效应器

D. 该神经元结构可以完成最基本的神经反射活动

 

查看答案

请结合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指出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

A. 结构l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

B. 若结构2过度变凸,则不易看清近处物体

C. 结构4能将物像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

D. 结构2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