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 蛇和青蛙 B. 猫头鹰和田鼠
C. 蜜蜂和花 D. 一块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若将绿藻甲、乙、丙、丁四组分别放置于:湖泊、100m深的海中、800m深的海中,50m深的海中,首先死亡的是生活在何处的绿藻?(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沙漠植被之王”梭梭的种子,萌发所用时间是最短的,只需两三个小时。对于沙漠植物来说,影响萌发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是
麝牛成群生活时,如果遇到狼群,雄牛会围成一团圈,头朝外面,把雌牛和小牛围在圈内,避免被狼伤害,这种现象称为
A. 竞争 B. 合作 C. 捕食 D. 寄生
海带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我国北部沿海及浙江、福建沿海大量栽培,产量居世界第一。海带的生长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某科研小组在实验室做了两个实验(实验1和实验2),探究温度或二氧化碳对海带生长率(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比率)的影响。

请分析实验1数据(25C时海带腐烂,所以生长率为负值)
(1)实验1所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除改变温度外,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都应该保持一致,理由是______。
(3)海带生长率增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在______℃之间。据此分析夏季不宜种植海带的原因是______。
(4)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对海带生长率的影响,实际上是对海带利用二氧化碳合成______这一过程的影响。
(5)该科研小组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 疟疾是世界上分布和流行最广、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世界上有20亿人口生活在疫区。疟疾是由疟原虫引发的疾病,通过按蚊叮咬传播。人类治疗疟疾最有力的药物均源于两种植物提取物:一是19世纪初科学家从植物金鸡纳树皮上提取出的奎宁,二是20世纪70年代以屠呦呦为首的我国科学家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
资料2 2001 年,世界卫生组织向恶性疟疾流行的所有国家推荐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恶性疟原虫已经出现对青蒿素的抗药性,我国自主研制的“重组疟疾疫苗”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局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批准,进入临床试验。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疟原虫是疟疾的______。
(2)按蚊是该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______。
(3)在资料二中,若“重组疟疾疫苗”获得成功,给健康人群注射该疫苗,从免疫角度看这种疫苗属于______,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免疫。
(4)长期用奎宁或青蒿素来治疗疟疾,会使疟原虫产生更多的耐药性个体,导致疗效下降。从进化角度分析,疟原虫出现抗药性可用______学说来解释。
(5)请你提出一条有效预防疟疾的具体措施: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