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生命科学,同学们尽情地在实验课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吧!请你结合如下两组实验分析回答:
(1)如图为“萌芽”社团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的方案设计,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
⑴滴加碘液后,________号试管不会变蓝。
⑵若以“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为探究变量,应选取________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2)下表为“思迈”小组在探究“如何保鲜肉汤”时的操作处理,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内各加入50毫升肉汤并高温煮沸15分钟:
标号 | 甲 | 乙 | 丙 |
瓶口 | 敞开 | 敞开 | 塞消毒棉球 |
温度 | 25℃ | 5℃ | 25℃ |
现象 | 变质 | 不变质 | 不变质 |
⑶实验前将锥形瓶内的肉汤高温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
⑷依据实验结果,小组三位同学的推测不合理的是________。
甲:锥形瓶内的肉汤自然就会形成细菌
乙:肉汤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丙:低温可抑制细菌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步:将4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标签纸后分为A、B两组,A组编码1号和2号,用于检测教室的空气,B组编码3号和4号,用于检测笔帽。
第二步:将4个培养皿做如下处理。
组号 | 培养皿号 | 操作 |
A组 | 1号 | 置于教室讲桌上,打开盖10分钟后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
2号 | 置于教室讲桌上,不做处理,同1号一起置培养箱培养 | |
B组 | 3号 | 打开盖,将笔帽在培养基上轻压一下,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
4号 | 打开盖,不做其他处理,与3号同时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
第三步:每天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这两组实验的对照组应该是________号。A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B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4号培养皿做“打开盖”这一步是多此一举,你认为是否需要做这一步?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3)下图是三天后观察到的A、B两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观察1号培养皿发现,菌落〔1〕呈黑色、绒毛状,应该是__________菌。
在模拟生态糸统的系列实验中,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四组:甲、乙、丙、丁。四组玻璃装置中各放入生活状态相同、大小一致的鱼,等量的河水、河泥。甲和乙中有较多水草、丙中水草较少、丁中无水草。装置都密闭,且置于光线明亮的窗台上,乙组用黑布遮罩。表格主要记录装置中鱼的生活状况。
天数 组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2天 | 正常生活 | 有浮头现象 | 正常生活 | 浮头现象明显 |
4天 | 正常生活 | 浮头现象明显 | 有浮头现象 | 死亡 |
6天 | 正常生活 | 死亡 | 浮头现象明显 |
|
8天 | 正常生活 |
| 死亡 |
|
约350天 | 正常生活 | 鱼体基本消失 | 鱼体基本消失, 玻璃内壁有绿獏 | 鱼体基本消失, 玻璃内壁有绿壤 |
(1)鱼表现出浮头现象,是因为水中_________。实验表明甲装置中的碳一氧平衡维持在良好的状态,是通过_________(填生理功能)实现的。
(2)据表中信息判断,乙装置遮光_________(严密或不严密),原因是_________。
(3)约350天,丙、丁装置记录的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
小明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选取盆栽银边植物,暗处理一昼夜;
(二)选取其中一片生长健壮的叶,在叶片的中部切断主叶脉(如图),在断口左侧用黑纸板正反两面部分遮光;
(三)光照三小时后,摘取该叶片,经酒精脱色、清水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到叶片各部位颜色变化情况:A、B、C、D部位不变蓝,E部位变蓝。请分析作答:
(1)若___________对照,变量是光照;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2)若C、E对照,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
(3)若B、E对照,可以说明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小柯同学认为此实验设计不够严谨,为了让实验结果可信,结论更有说服力,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的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其中,___________技术可用于制造酒、醋、酸奶等食品。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能从___________水平和细胞水平上干预生物,使之产生更有价值的新性状,为人类所利用。
下列哪一种生物的培育没有用到转基因技术?( )
A. 超级小鼠 B. 彩色棉花 C. 抗虫棉 D. 杂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