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下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或注意事项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名称 ...

下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或注意事项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名称

 

操作或注意事项

 

目的

 

A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两支试管在37℃温水中放置一段时间

 

使唾液中消化酶更好的发挥作用

 

B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始终使用一支滴管,并在每次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干净

 

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C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记录水蚤心率时重复三次

 

使实验数据更准确

 

D

 

比较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的差别

 

在两个集气瓶中分别伸入一根点燃的细木条

 

检测两瓶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试题将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是模拟人体的正常体温,在此条件下,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活力最强,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A正确;在实验过程中,要对果蔬进行研磨、过滤、滴定.为提高比较的准确性,测试不同果蔬时应使用同一支滴管,用不同的滴管很难保证每一滴汁液的量是一样的,B正确;在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中,记录水蚤心率时重复三次,然后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数据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C正确;人体吸入的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含量是0.03%,而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是4%,在两个集气瓶中分别伸入一根点燃的细木条,无法判断两瓶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因此不能达到所要的目的,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表示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表选项中和图示不相符的是(  )

 

1

2

3

4

A

骨连结

关节

关节面

关节囊

B

叶片

叶肉

叶肉细胞

细胞核

C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球

D

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王大爷种的大白菜喜获丰收,使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于(  )

A. 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 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 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D.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生物体结构或功能的描述中,请据图找出错误的一项(  )

A. ③是细胞生命活动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

B. 乙由种皮和胚组成,它是由花的胚珠发育来的

C. 丙属于植物的营养组织,贯穿于植物体的全身

D. 从结构层次上看,由微观到宏观的排列顺序为甲→丙→乙

 

查看答案

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下列操作不可取的是

A. 对光时,须将反光镜镜面朝向光源方向再适当调节

B. 盖盖玻片时,需先将盖玻片的一侧接触液体再缓缓放下

C. 欲将位于左下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D. 观察时,若在一个视野内未发现细胞则需要重新制作装片

 

查看答案

苍蝇喜欢在人畜的粪尿以及动物尸体等处觅食,极易携带大量病原体,如痢疾杆菌、乙肝病毒、蛔虫卵等,从而危害人类。但是苍蝇也有许多益处:

①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科学家培育出一种新品种——工程蝇,可以人工养殖。试验证明,工程蝇蛆不仅是一种优质动物蛋白源,而且可开发成医药、生化制剂等。

②神舟九号飞船座舱内的一种小型气体分析仪是根据苍蝇嗅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仿制而成的。

③ 研究发现,苍蝇体内能够产生两种免疫球蛋白来抵抗病菌,它们是 BF64 球蛋白和 BD2 球蛋白。这两种免疫球蛋白能把病菌完全彻底地消灭干净。因此苍蝇的抗病力极强, 不易得病。美国科学家试图将这两种免疫球蛋白的基因转移到哺乳动物的乳房中,以生产出“抗菌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力消灭苍蝇、蚊子,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是为了_____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者C.切断传播途径    D.搞好环境卫生

患过乙肝的人,体内会产生一种抗乙肝病毒的蛋白质,这种特殊蛋白质叫做_____

(2)苍蝇的发育包括卵、幼虫、_____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工程蝇蛆是其中的哪一个_____

(3)科学家将免疫球蛋白的基因转移到哺乳动物的乳房中,以生产出“抗菌奶”。这是利  用了_____技术。

(4)科学家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以下各项不属于仿生的是_____

A.雷达    B.抗菌奶    C.北京鸟巢    D.悉尼歌剧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