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疾由侵入人体的疟原虫引起,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进行传播。疟疾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致死率高,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能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疟原虫的发育,治疗疟疾效果显著,将疟疾致死率降低了一半。屠呦呦因此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隔离并用青蒿素治疗患者属控制传染源 B. 消灭传染疟疾的蚊子属切断传播途径
C. 疟原虫是疟疾的传染源 D. 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属保护易感人群
某省“飞禽馆”因禽流感关闭,并在馆门口挂上了“为防止传染禽流感,请不要靠近”的标志牌。这种做法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
A. 消灭病原体
B. 控制传染源
C. 切断传播途径
D. 保护易感者
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 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B. 农药使害虫产生了不同抗药性的变异
C. 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长期选择的结果
D. 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台湾省某峡谷,有一种浅灰色的蝴蝶,数量很多,是当地的一大景观,但自从在当地发现了一座煤矿后,人们发现浅灰色的蝴蝶几乎看不见了,而更多的是深黑色的蝴蝶,可能的原因是( )
A. 浅灰色的蝴蝶变成了深色的蝴蝶
B. 浅灰色的蝴蝶被深黑色的蝴蝶吃了
C. 当地的采煤活动使蝴蝶的环境变黑了,从而使浅灰色的蝴蝶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而少数变异的品种——深色的蝴蝶因为适应环境而得以生存和繁衍
D. 浅灰色的蝴蝶被人采集光了
下图是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图中表明两个地层中曾发掘出物种A和物种B的化石。下列关于物种A、B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②物种A比物种B结构简单
③在Ⅰ层内可能找到物种A的化石
④在Ⅱ层内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
⑤物种B的出现早于物种A
⑥物种B的出现晚于物种A
A. ①③⑥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始祖鸟在进化上可能是处于哪两种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
A. 鸟类和哺乳类 B. 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C. 鱼类和两栖类 D. 古代的爬行动物和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