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不属于我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采取的措施是
A. 建立濒危动物繁殖中心 B. 建立自然保护区
C. 颁布相关法律法规 D. 盲目引进外来物种
手掌磨出的泡刺破时,会流出一些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这些液体主要是( )
A. 血浆 B. 淋巴 C. 组织液 D. 血液
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 阳光→草→牛 B. 水稻→螟虫→青蛙
C. 大鱼→小鱼→虾米 D. 虾米→小鱼→大鱼
下列是大家熟悉的动物和植物,请根据索引鉴别,并将其代号写在相应的位置: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
图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的生产者是______,消费者是______,分解者是_____(填写编号)
(2) 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来看,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消费者也能进行物质循环。可见,动物能_________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燃烧秸秆,不但污染空气环境,而且对交通和航空形成安全隐患。中央电视台曾介绍段儒斌发明的“微生物催腐剂”。催腐剂由16个菌种搭配而成,催腐剂中的解脂酵母菌对秸秆外蜡质层有较强的分解作用,芽支分支霉对于秸秆里的纤维束结构有较强的分解作用,……从而使秸秆快速腐烂。小明为探究催腐剂对小麦秸秆的分解作用,将经过灭菌处理的同株小麦秸秆分成等量的甲、乙、丙三组,按下表设计,浇上等量的蒸馏水,使小麦秸秆保持湿润。放在无菌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并得到如下实验现象:
组别 | 催腐剂 | 温度/℃ | 实验现象 |
甲 | 无 | 25 | 第12天小麦秸秆还没有变化 |
乙 | 有 | 25 | 第12天小麦秸秆完全腐烂 |
丙 | 有 | 35 | 第8天小麦秸秆完全腐烂 |
(1) 请为这个实验做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什么要保持小麦秸秆的湿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什么要对小麦秸秆进行灭菌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为了证明下面两项结论,各需要比较表中甲、乙、丙中的哪两项作对照?
①证明:催腐剂对小麦秸秆具有分解作用。需要:_______和_______。
②证明:催腐剂处理堆放秸秆效果更好。需要:_______和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