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数量比例图如图,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的数量变化曲线是
A. B.
C. D.
图所示的显微镜操作步骤中,眼睛注视所示位置的主要目的是( )
A. 调焦 B. 移动标本 C. 调节光线的强弱 D. 避免压碎标本
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 B.牛和田鼠之间是竞争关系
C.猫增多不会影响土蜂的数量 D.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
下列生物与环境关系,最合理是( )
A. 影响植物生活的生态因素是指阳光、温度、水分和空气等
B. 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C. “沙地植物能防风固沙”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 常绿植物比落叶植物更适应环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 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B.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 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分析下面资料,重温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回答问题。
1886年,德国的麦尔把患有花叶病的烟草叶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滴到健康烟草的叶片上,结果引起花叶病,证明这种病是可以传染的,麦尔为此推想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1892年,俄国的伊万诺夫斯基在实验中证实了麦尔所看到的现象,而且进一步发现,患病烟草植株的叶片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还能引发健康的烟草植株发生花叶病。证明致病因子不是当时所发现的最小生物——细菌。由于当时用光学显微镜无法看到致病因子的结构。他因此推测致病的病原体是比细菌小的“滤过性病毒”。
1898年,荷兰的贝杰林克再次证明了伊万诺夫斯基的发现,他用“病毒”来命名这种致病因子。同时,德国的莱夫勒和费罗施也证明了引起牛口蹄疫的病原体也是“滤过性病毒”。由于他们的杰出工作,才发现了烟草花叶病毒,开创了病毒学发展的新时代。
(1)麦尔发现的问题:烟草花叶病能够____。为此做出的推测:______。
(2)伊万诺夫斯基在实验中进一步发现:____________。由此他做出了新的推测:________________。
(3)后来又有三位科学家进一步证实了伊万诺夫斯基的重大发现,并将这种致病因子命名为____。
(4)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病毒的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烟草花叶病毒是(___)
(5)病毒的发现史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