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如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

如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 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 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非特异性免疫

D. 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C 【解析】试题首次感染时,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上升趋势,其后抗体开始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抗体慢慢减少.当第二次,同样的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抗体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比病毒要多得多,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体也随之减少.因此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A正确;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B正确;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因此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特异性免疫,不是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视觉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眼睛的瞳孔将变小

B. 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变大

C. 形成信号图像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脉络膜和视觉中枢

D. 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查看答案

2012年初,广东某镇发生了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丙肝感染事件。据调查,感染丙肝的居民都曾到未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的镇卫生所打过针。由此推断

A. 带毒针头是丙肝的传染源

B. 丙肝和肺结核的病原体具有相同的结构

C. 丙肝属于血液传染病

D. 丙肝与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相同

 

查看答案

当你在“打呵欠”时,可能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 呵欠”影响了

A. 鼓膜的振动    B. 耳廓的振动

C. 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    D. 神经冲动的传导

 

查看答案

以下反射活动与看到梅子分泌唾液反射类型相同的是(  )

A. 吸吮反射                               B. 膝跳反射                               C. 眨眼反射                               D. 谈虎色变

 

查看答案

夏季是细菌性痢疾的多发季节,为预防该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防疫部门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部分剩余饭菜。该传染病的类型和防疫部门要求的防护措施分别属于

A. 消化道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

B. 呼吸道传染病控制传染源

C. 消化道传染病保护易感人群

D. 消化道传染病控制传染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