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新药即将应用于临床,为了确保安全性,需要在下面的动物中进行药物实验。应该选择的动物是( )
A. 黑猩猩 B. 长臂猿 C. 猕猴 D. 狒狒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共同起源于( )
A.森林古猿 B.猕猴 C.猩猩 D.长臂猿
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重,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

(1)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
(2)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今,依据碘能使淀粉变________色的特点,常通过检测淀粉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为便于观察,需进行如图丙的实验,当实验结束取出小烧杯后,可观察到酒精和叶片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
校生物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将一盆栽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后,选择了两片邻近的叶子甲、乙,甲用黑纸包住,乙不包,然后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摘下甲、乙,除去叶绿素并漂洗后,加碘液,再漂洗。请你分析:
(1)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碘液后,甲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乙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验证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相关知识后,利用课余时间,用银边天竺葵作实验材料,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作了进一步探究.请根据以下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示,写出正确的操作步骤:________
(2)上述图②操作有误,请改正:________
(3)步骤①中,A、B两装置形成了相互对照,其变量是 ________ ;步骤⑥中,a与b相互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 。
(4)进行④和⑤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________ 。
(5)步骤⑦中,一昼夜后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原因是________ 。
(6)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温室内农作物的产量可采取哪些有效措? (请答出两条)________ 。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经过处理后,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变成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 ,它是一种有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