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把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当作自己的雏鸟来喂养,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美国红雀的这种行为
A. 不是本能行为 B. 通过“学习”逐渐建立起来
C. 属于社群行为 D. 先天遗传的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繁殖行为
A. 两性动物的识别 B. 求偶 C. 交配 D. 迁徙
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和观察法,其最本质的区别是( )
A. 研究者是否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B. 研究者是否对被研究的动物直接施加人为的影响
C. 研究者是否直接观察被研究的动物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鹰击长空,鱼翔海底”,动物行为多种多样,如图表示四种动物的行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D与其他三者不同
B. C和D比较,D中的动物学习能力较强
C. A中猩猩钓食蚂蚁,猩猩属于觅食行为,蚂蚁具有社会行为
D. 只有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才有重要意义
脊椎动物学习行为比无脊椎动物更复杂更高等,这有利于( )
A. 逃避敌害 B. 寻找配偶
C. 获得食物 D. 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血液循环的发现是科学发展史上重大的成就之一。古希腊医生解剖尸体时发现动脉是空的(不知道血液都已流入静脉),故认为动脉内充满了由肺进入的空气。
2世纪罗马医生加仑解剖活动物,将一段动脉的上下两端结扎,然后剖开这段动脉,发现其中充满血液,从而纠正了古希腊传下来的错误看法。但是,加仑认为从消化道吸收的食物经肝门静脉运送到肝脏,在肝中转变成血液。血液可以在心脏的右心室流动到左心室,因为心脏左右腔的纵膈之间有无数连通的小孔,血液与空气混合也发生在心脏里。
直到16世纪,比利时医生维萨认真从事尸体解剖,才推翻了加仑对心脏结构的错误认识,明确提出心室中没有左右相通的小孔。维萨认为,研究活体现象的正确道路不是去问加仑曾经说了些什么,而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事物本来是什么。维萨奠定了近代解剖学的基础,也促进了近代生理学的诞生。
其后,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提出血液从右心室经过肺到左心的看法,即肺循环的过程。意大利博物学家西萨皮纳斯明确提出流向组织的血液通过动脉,流回心脏的血液只能通过静脉。同时期的解剖学家法布里奇乌斯提出瓣膜对血液流动具有一定的阻滞作用。
法布里奇乌斯的学生——英国医生哈维不受传统的加仑学说束缚,致力于用活体解剖的方法,从实际观察中研究心脏的活动及其作用。1628年,哈维发表《动物心脏及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从三方面论证了自己对血液循环的认识。一是,通过动物实验测算每次心脏收缩摄入大动脉的血量,只要半小时,心脏摄入大动脉的血量就相当于或超过全身的血量。这样大的血量绝不可能是同一时间内消化管所吸收的营养物质变成的,也不可能同一时间内储存在静脉中。二是,用结扎手臂的方法证明,血液是从动脉流到四肢以及身体其他各部分的。三是,哈维用手臂的静脉局部结扎演示了静脉瓣的作用,以此证明静脉瓣保证血液是向着心脏流动的。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他并不清楚血液怎样由动脉流到静脉,因为当时的显微镜还不完善,不能观察到动脉与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
哈维逝世后,随着显微镜技术的改进,意大利解剖学家马尔皮基观察到毛细血管,证明了哈维提出的血液循环的正确性。为纪念哈维作出的贡献,后人把1628年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作为生理学成为实验科学的里程碑。
(1)血液循环发现过程中,下列有关科学家及其贡献匹配正确的是(______)
A. 加伦发现肺循环
B. 维萨发现心脏左右不相通
C. 西萨皮纳斯发现静脉瓣
D. 马尔皮基发现体循环过程
(2)通过血液循环的发现过程可以领悟到(多选)(______)
A. 科学的进步不能迷信权威
B. 观察法是生物学重要的研究方法
C. 尸体解剖对研究毫无作用
D. 技术对科学进步具有推动作用
(3)英国医生哈维是血液循环的发现者,他曾做过这样的实验:
实验1 用丝带扎紧人的上臂时,发现丝带靠肘的一端有血管鼓起,在近肩部的一端上臂内有血管膨胀。
实验2 用探针从右心室伸入肺动脉,可以通畅地进入肺,用探针从上腔静脉伸入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也很通畅,用探针从肺动脉伸入右心室很困难,从右心室伸入右心房也受到阻碍。
①实验1中,丝带下方鼓起的血管是_______,上端鼓起的血管是________。
②实验2中,探针从肺动脉伸入右心室很困难是因为有_______阻碍,探针难以从右心室伸入右心房是因为有_______阻碍。
(4)哈维的实验证明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的流动是_________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