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血液循环的发现是科学发展史上重大的成就之一。古希腊医生解剖尸体时发现动脉是空的(不知道血液都已流入静脉),故认为动脉内充满了由肺进入的空气。
2世纪罗马医生加仑解剖活动物,将一段动脉的上下两端结扎,然后剖开这段动脉,发现其中充满血液,从而纠正了古希腊传下来的错误看法。但是,加仑认为从消化道吸收的食物经肝门静脉运送到肝脏,在肝中转变成血液。血液可以在心脏的右心室流动到左心室,因为心脏左右腔的纵膈之间有无数连通的小孔,血液与空气混合也发生在心脏里。
直到16世纪,比利时医生维萨认真从事尸体解剖,才推翻了加仑对心脏结构的错误认识,明确提出心室中没有左右相通的小孔。维萨认为,研究活体现象的正确道路不是去问加仑曾经说了些什么,而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事物本来是什么。维萨奠定了近代解剖学的基础,也促进了近代生理学的诞生。
其后,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提出血液从右心室经过肺到左心的看法,即肺循环的过程。意大利博物学家西萨皮纳斯明确提出流向组织的血液通过动脉,流回心脏的血液只能通过静脉。同时期的解剖学家法布里奇乌斯提出瓣膜对血液流动具有一定的阻滞作用。
法布里奇乌斯的学生——英国医生哈维不受传统的加仑学说束缚,致力于用活体解剖的方法,从实际观察中研究心脏的活动及其作用。1628年,哈维发表《动物心脏及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从三方面论证了自己对血液循环的认识。一是,通过动物实验测算每次心脏收缩摄入大动脉的血量,只要半小时,心脏摄入大动脉的血量就相当于或超过全身的血量。这样大的血量绝不可能是同一时间内消化管所吸收的营养物质变成的,也不可能同一时间内储存在静脉中。二是,用结扎手臂的方法证明,血液是从动脉流到四肢以及身体其他各部分的。三是,哈维用手臂的静脉局部结扎演示了静脉瓣的作用,以此证明静脉瓣保证血液是向着心脏流动的。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他并不清楚血液怎样由动脉流到静脉,因为当时的显微镜还不完善,不能观察到动脉与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
哈维逝世后,随着显微镜技术的改进,意大利解剖学家马尔皮基观察到毛细血管,证明了哈维提出的血液循环的正确性。为纪念哈维作出的贡献,后人把1628年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作为生理学成为实验科学的里程碑。
(1)血液循环发现过程中,下列有关科学家及其贡献匹配正确的是(______)
A. 加伦发现肺循环
B. 维萨发现心脏左右不相通
C. 西萨皮纳斯发现静脉瓣
D. 马尔皮基发现体循环过程
(2)通过血液循环的发现过程可以领悟到(多选)(______)
A. 科学的进步不能迷信权威
B. 观察法是生物学重要的研究方法
C. 尸体解剖对研究毫无作用
D. 技术对科学进步具有推动作用
(3)英国医生哈维是血液循环的发现者,他曾做过这样的实验:
实验1 用丝带扎紧人的上臂时,发现丝带靠肘的一端有血管鼓起,在近肩部的一端上臂内有血管膨胀。
实验2 用探针从右心室伸入肺动脉,可以通畅地进入肺,用探针从上腔静脉伸入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也很通畅,用探针从肺动脉伸入右心室很困难,从右心室伸入右心房也受到阻碍。
①实验1中,丝带下方鼓起的血管是_______,上端鼓起的血管是________。
②实验2中,探针从肺动脉伸入右心室很困难是因为有_______阻碍,探针难以从右心室伸入右心房是因为有_______阻碍。
(4)哈维的实验证明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的流动是_________的。
胰酶肠溶片是一种助消化药,含多种消化酶,用于胰液缺乏导致的消化不良症。为了不影响疗效,本品需要在4℃左右的低温条件下保存。生物兴趣小组以胰酶肠溶片和蛋清为原材料,探究“胰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实验方法如下:
① 将胰酶肠溶片处理后,获得胰酶液备用。
② 将蛋清加入沸水搅拌,配成蛋花液,冷却备用。
③ 取三支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3号,按下表进行处理后,结果如下:
处理方法 | 试管号 | ||
1号 | 2号 | 3号 | |
加入蛋花液 | 5毫升 | 5毫升 | 5毫升 |
加入不同液体后摇匀 | 5毫升清水 | 5毫升胰酶液 | 5毫升煮沸过的胰酶液 |
静置60分钟 | 37℃ | 37℃ | 37℃ |
现象 | 不变 | 蛋花消失液体澄清 | 不变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胰液是由____________分泌的,在____________里发挥作用。
(2)比较____________(填试管编号)两支试管,说明胰蛋白酶具有消化作用。与2号试管比较,3号试管没有明显变化,说明____________。
(3)生物兴趣小组继续探究了“不同温度对胰液消化作用的影响”,请完善下表所示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
处理方法 | 试管号 | ||||
1号 | 2号 | 3号 | 4号 | 5号 | |
加入蛋花液 | 3毫升 | 3毫升 | 3毫升 | 3毫升 | 3毫升 |
加入__________后摇匀 | 3毫升 | 3毫升 | 3毫升 | 3毫升 | 3毫升 |
不同温度下静置60分钟 | 4℃ | 25℃ | 37℃ | 60℃ | 100℃ |
(4)实验材料中,蛋花液还可以换成下列哪些食品?____________。
A. 米汤 B. 豆浆 C. 花生油 D. 雪碧
除温度外,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蛋白质在小肠中的消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各器官、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下图是人体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通过①过程进入血液的物质是______。
(2)过程②表示的是人体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完成该功能的主要器官是______。B系统获得的氧气通过循环系统输送到C______处被利用,参与有机物的分解,从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______,B系统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___作用实现的。
(3)某人得了急性扁桃体炎,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从臀部到达扁桃体的过程中,至少需______次经过心脏。
图甲是人体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实线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气体扩散方向。图乙曲线表示人体血液流经不同血管(H、I、J)时血液中氧气或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的血液循环包括肺循环和__________,后者的起点是图甲所示[ ]__________。
(2)图甲中属于静脉的所有数字标号为__________,在四肢的静脉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__________。
(3)当血液流经小肠和肝脏后,血液成分的主要变化是______(多选),这是因为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肝脏是重要的消化腺。
A. 氧气含量增加
B. 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C. 营养物质增多
D. 废物增多
(4)如图乙中的H、J分别为图甲中⑤⑧所示血管,沿血流方向完成气体交换后,则该曲线表示__________(气体名称)含量的变化,Ⅰ段血管应代表位于图甲中[____](A或B)处的物质交换,这种血管与物质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
上周,小端与同学一起去北京自然博物馆进行科学实践活动,这里有丰富的标本展品和逼真的模型,十分吸引人。同学们一起参观了《走进人体》主题展览,在“人体的呼吸”展区,小端看到了“呼吸系统的概观”示意图(图一)。请结合“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___]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______和湿润。
(2)人体吸入的气体最终到达肺泡,肺泡的数量非常多,且根据图二所示,肺泡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都是由__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__________。
(3)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密切,图二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一中[3]______应处于_______状态。
下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为食物经过人体消化道时,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甲、乙、丙标注的是三种物质被消化的起点部位,字母表示组成消化道各器官的排列顺序。请回答问题:
(1)肝炎患者厌食油腻的食物,这是因为肝炎病毒影响了图一中[ ]______分泌胆汁的功能,胆汁中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消化酶。
(2)据图二可知,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 ]______。曲线甲代表______(物质名称)的消化过程,该物质最终被分解为________。
(3)图二中的 C 部位在图一中所对应的器官是[ ]______,该器官内腺体所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______酶。
(4)消化丙物质需要图一中位于[]这些部位分泌的消化液的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