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分析如图所示的四种实验装置,你认同的观点是( ) A. 要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分析如图所示的四种实验装置,你认同的观点是(    )

A. 要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与甲对照的实验装置应进行遮光处理

B. 乙装置中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要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不需要对丙植株进行暗处理一昼夜

D. 只要丁装置透明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出现就可以说明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B 【解析】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玻璃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待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玻璃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管内,观察现象。管内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猛烈的燃烧起来。原因是氧气能助燃,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重新燃烧,表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无需设计对照,A错误; 乙装置是验证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种子萌发时,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将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B正确; 把绿色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C错误; 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此装置有不妥之处,塑料袋应扎在茎的基部,将该装置放置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产生。表明植物蒸腾作用是通过叶片气孔散失水分。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氧平衡被破坏是导致酸雨多发的重要原因

B. 大规模植树造林是减缓碳—氧平衡被破坏的根本措施

C.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维持碳—氧平衡无关

D. 藻类植物对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贡献率最高

 

查看答案

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常见种子所含能量”的实验,相关内容如表格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m

20

20

水(毫升)

30

30

30

30

温度上升(℃)

2.2

1.4

3.1

1.3

注:1ml水温度每升高1℃需要吸收4.2×10-3千焦的热量

 

A. 实验中,m的数值应该为20,经计算1克黄豆所含能量约为8.82焦

B. 大米含能量相对较少是因为含脂肪少

C. 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需进行重复实验,并尽可能减小误差

D. 多种原因导致测得的食物热价一般比实际热价高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为人体某部位连通的三种血管的片段,其中的血液依次流经(   )

A. ①→③→②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查看答案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组成的多道防线。如免疫物质①气管腺细胞分泌的黏液、②唾液中的溶菌酶、③血液中的溶菌酶、④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①②属于第一道防线    B. ①③属于第一道防线

C. ②③属于第二道防线    D. ③④属于第三道防线

 

查看答案

如图是某种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若不考虑光照、水分、矿质营养等其他因素,最有利于植物体积累有机物的温度是(    )   

A. t1~t2

B. t2~t3

C. t3~t4

D. t4以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