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 ) A. 产生原始单细胞生物 B. 产生有机大分...

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    )

A. 产生原始单细胞生物

B. 产生有机大分子

C. 产生有机小分子

D. 产生原始细胞

 

C 【解析】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故选项C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模拟实验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实验法解决的问题,便于提高效率获取证据。依据图对米勒模拟实验的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

A. 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

B. ②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

C. ③内模拟了原始海洋

D. ④内产生了多种蛋白质

 

查看答案

对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米勒和其他科学家的实验说明( )

A.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在原始海洋中形成

B. 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 原始地球上复杂的有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

D. 原始生命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祖先

 

查看答案

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结构简单,较易发生变异,导致后代的“外貌”发生改变。流感病毒的“易容术”常常使今年研制的疫苗到明年就没有效果了。科研人员希望研发一种通用疫苗,应对多种变异的流感病毒。

研究发现,流感病毒表面有两种重要蛋白(如右图所示),分别是血凝素(HA蛋白)和神经氨酸酶(NA蛋白),其中HA蛋白是被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引发强烈免疫反应的关键蛋白。HA蛋白由“冠盖”和“茎秆”组成,外形像蘑菇。冠盖部分能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且频繁发生变异;茎秆部分相对保守并被冠盖遮掩,仅能引起微弱的免疫反应。科研人员想到研发一种不带有冠盖、仅保留茎秆的疫苗,这样既可以使疫苗有效,也能使疫苗对多种流感病毒有效。

这一思路虽然前途光明,但茎秆隐藏于冠盖下,往往不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并且冠盖与茎秆之间的关系近似于唇亡齿寒,如果去掉冠盖的话,剩下的茎秆会变得非常不稳定,甚至散架,从而无法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也就奢谈制备通用疫苗的愿望了。

经过反复研究,研究人员最终巧妙地将H1N1流感病毒HA蛋白的茎秆和铁蛋白结合在一起,制造出一种新的纳米颗粒(即通用疫苗)。这种纳米颗粒,很好地解决了茎秆被冠盖遮蔽的问题。

接下来的动物实验发现,接种了纳米颗粒的一组小鼠,对H1N1流感病毒有免疫力,且体内抗流感病毒抗体水平是传统疫苗的34倍。科研人员将该纳米颗粒接种到另一组小鼠体内后,再给它们注射致死剂量的H5N1禽流感病毒,结果所有小鼠都存活了下来。这表明用H1N1病毒制备的纳米颗粒能让小鼠有效抵御H5N1病毒侵染。

通用疫苗的研发虽然取得了令人兴奋的进展,但从动物实验到人类临床应用还要进行人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测试等工作,这还需要数年时间才能使通用疫苗造福人类。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据文中介绍,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易引发强烈免疫反应的是病毒结构中的___________

(2)流感病毒“外貌”多变,产生这种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病毒的________容易发生改变。

(3)接种疫苗的小鼠,体内能产生相应的抗体,这属于________免疫。

(4)用小鼠进行的动物实验,不仅证明了新研制疫苗的有效性,还初步检验了该疫苗的通用性,得出这两个结论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在感染流感病毒后,可能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应主动戴口罩,以减少____________(选填“传染源”或“病原体”)的散播。

 

查看答案

花生,又叫落花生,具有“地上开花、地下结荚”的特性(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上开花、地下结荚”是指花生的________(器官)在土壤中发育成熟。

(2)花生入地结荚过程如图2所示。花生在地上开花、________、受精后,子房柄内的_________组织进行细胞分裂,子房柄向地生长,将位于其顶端的子房推入土中。

(3)为了研究花生入地才能结荚的原因,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待子房柄长度为3~5cm、尚未入土时,将子房插入玻璃管中,观察不同处理条件下花生结荚情况(结荚级数代表子房发育程度)。实验共分6组,各组处理及实验结果如图3。

①该实验探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因素对子房发育的影响。

②综合上述结果分析,_______条件是促使花生结荚的最重要因素。

(4)花生的花着生的位置有高有低,位置的高低会影响结荚级数。请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位置_______的花,结荚级数更高。

 

查看答案

小蠹(dù)虫是鞘翅目象甲科的昆虫,约有3000多种。它们啃食树木,严重时造成大片森林死亡。其发育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蠹虫的发育过程中有一个不食不动的________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小蠹虫在树皮内大量蛀孔,阻断筛管,影响了_________向下运输,导致根部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3)云南切梢小蠹虫从受精卵孵化出来后,能够独自找到自己专属的寄主。从行为获得途径上来看,这属于________行为。

(4)当云南切梢小蠹虫数量较少,被寄生的云南松受害较轻时,云南切梢小蠹虫会释放出信号a,让更多的同种小蠹虫前来取食。但是,当其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树木受害则比较严重,此时,该类小蠹虫会释放出信号b,阻止同伴前来。

①这一特性既有利于小蠹虫的生长和繁殖,又避免了同种小蠹虫之间的________

②这一发现为人们防治小蠹虫提供了两种思路。

思路一,人们可以选择________的木段作为诱饵,引诱小蠹虫。

A.未受危害的健康树木  B.受到轻度危害的树木  C.已经受到重度危害的树木

思路二,可以利用人工模拟的信号______,引诱小蠹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