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观察人血涂片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物像.如要进一步放大以清晰地观察白细胞甲,不必要进行的操作是( )
A. 转动转换器 B. 转动粗准焦螺旋
C. 转动细准焦螺旋 D. 调节反光镜
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 阳光 B. 温度 C. 空气 D. 水分
2016年3月,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大胜韩国著名棋手李世石。下列哪项能作为判断智能机器人是否为生物的标准( )
A. 是否耗能 B. 能否运动
C. 能否说话 D. 能否生殖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由于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中学的同学在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表:
组别 | PM2.5(微克/立方米) | |||
清晨(车流量最小) | 上班时段(车流量大) | 中午(车流量小) | 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 | |
第1组 | 19 | 89 | 43 | 97 |
第2组 | 22 | 83 | 38 | 98 |
第3组 | 20 | 86 | 41 | 99 |
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________,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2)此实验分三组选择不同的地点进行检测,该方法属于________检测。
(3)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___
(4)某小组同学将处理后的数据绘制成柱状图,请你将表格中“上班时段”的数据也进行相应处理,并用柱状图在图中表示。
(5)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6)请你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 。
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上古时,山西森林广袤,气候宜人,在这里有鸟类上百种,兽类几十种之多。后来,由于人们滥伐森林、过度开采煤矿资源,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大量动植物减少甚至灭绝。
资料二: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牛羊,对牧业发展构成威胁,为了保护人畜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资料三:20世纪对于那些美味的大型海洋鱼类,如金枪鱼和鳕鱼,绝对算不上一个好时代。由于过度捕捞,这些鱼类以及其他顶级捕食者的数量呈直线下降,而被金枪鱼和鳕鱼等大型鱼类捕食的小型鱼类数量如沙丁鱼、金额凤尾鱼,却暴涨了130%,与此同时,一些海洋藻类植物的生长情况亦不容乐观,研究人员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办法便是减少捕捞大型鱼类。
(1)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对环境的影响有(______)
A. 水土流失B. 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C. 气候改变D. 以上都有可能
(2)为了合力利用和保护草原资源,以下措施中不宜采用的是(_____)
A. 退牧还草B. 兴修草原水利 C. 将草原改为农田D. 营造草原防护林
(3)海洋藻类植物可以通过________作用制造________,为金枪鱼、鳕鱼等的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
(4)动植物减少甚至灭绝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而________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5)若把地球比作“太空船”,人类就是其中的乘客。船内有空气净化系统________,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________,共船内生物的呼吸;船的主宰者是人类,船内过度燃烧________已造成温室效应和酸雨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保护船上的生物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