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你的正确选择是 A. 被农药污染的食品一定要充分煮熟再食用 B...

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你的正确选择是

A. 被农药污染的食品一定要充分煮熟再食用

B. 被毒蛇咬伤手臂后,应首先抓住伤口处的近心端

C. 进行人工呼吸过程中,吹气者应该始终捏紧被救者的鼻孔

D.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B 【解析】试题分析:A、被农药污染的食品煮熟后仍有污染,不能食用,A错误; B、但为防止伤口处的蛇毒由静脉流回心脏进行循环,应扎近心端.假设动脉被咬,为何也要阻止静脉血回流,原因很简单,其一,静脉是动脉内血液回流的必经路径;其二,一条动脉沿途有很多个小侧枝,每个侧枝都通向静脉,你阻断动脉远端,有毒的血液可以回流,通过侧枝进入一个较近的回路,从静脉回流到心脏.所以抢救时只能阻断近心端回流通道.因此,小明的前臂被被蛇咬伤,不论是动脉、静脉、还是毛细血管,为防止蛇毒随血液经心脏扩散到全身,紧急处理时,应该用止血带扎住伤口的近心端.才能防止血液流向心脏,B正确; C、每一次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C错误; D、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D错误.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3)下图是环境污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造成水污染的是C(指生活污水和工厂排出的废水),水污染对生物的危害是    

(2)造成大气污染的有       (只填代号)。假如你居住在一所化工厂附近,居民中有许多人患了支气管炎,有的甚至得了肺癌,你认为对该工厂应采取           治理措施。

 

查看答案

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包括人类)都依靠地球环境三要素:干净的空气、清洁的淡水和肥沃而没有受到污染的土壤.请你结合下面这幅画,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已颁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部分标志如图乙所示.现有废旧日光灯管、电池应投入贴有哪种标志的垃圾收集箱.   

(2)每年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这一天里,世界各国都举行大规模的各种纪念活动.请你为这一天写出至少一条较有创意的宣传标语.   

(3)人类不能失去梦想,失去梦想,人类就会缺乏继续发展的动力.假如在100年后的地球上,你担任了“叶绿体”工厂的厂长,工厂需要的原料有哪些?产品又有哪些?(提示:可用画图、文字以及概念图等方式呈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商品的废弃和任意处理是普遍的,特别是一次性物品使用激增.据统计,英 国人每年抛弃25亿块尿布;日本人每年使用3000万台“可随意处理 的”一次性相机;日本的公司免费分发数百万节含有镉和汞的电池; 除了可任意处理的钢笔之外,美国人每年抛弃1.83亿把剃刀、27亿节 电池、1.4亿立方米用于包装的聚苯乙烯塑料,3.5亿个油漆罐,再加上足够供全世界人口每月野餐一次使用的纸张和塑料制品.   

(1)谈谈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的环境危机?   

(2)怎样处理固体废弃物等垃圾?

 

查看答案

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于2011年11月11日至15日在南昌召开.本次大会以“扩大低碳合作、发展生态经济、共建绿色家 园”为主题,旨在加快低碳与生态经济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受到我国的高度重视,低碳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 题:

(1)提倡“低碳生活”,主要是因为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出大量的________ 等温室气体到大气中,打破自然界的碳一氧平衡,造成全球逐渐变暖,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请写出大气中的碳通过①进入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的表达式:________ .   

(3)如图表示碳返还大气中的途径有哪几条________ (填写序号).   

(4)走进“低碳生活”,你的行动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功能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

(2)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_____

A.把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

B.分解无机物

C.以动植物为食,分解有机物

D.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3)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从_____开始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