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

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内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B. 病毒第二次侵染后,人体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C. 第一次侵染后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 人体产生的抗体对多种病毒都有免疫作用

 

B 【解析】人体内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A错误; 首次感染时,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即抗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上升趋势,其后抗体开始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抗体慢慢减少.当第二次,同样的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抗体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比病毒要多得多,消灭病毒,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体也随之减少,第二次抗体的增值要比第一次大的多,B正确; 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因此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特异性免疫,不是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去舔伤口,对伤口愈合会有一定作用,这是因为唾液中(  )

A. 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B. 含抗生素,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 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 含唾液淀粉酶,有消化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查看答案

下列与艾滋病患者的哪些接触行为不会导致被感染(  )

①交谈  ②共餐  ③握手  ④共用注射器  ⑤拥抱  ⑥共用牙具  ⑦一起学习

A. ①③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⑤⑥⑦    D. ①②③⑤⑦

 

查看答案

鹦鹉羽色有黄色与蓝色之分,若用H表示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h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请据图解回答问题:

l)亲代鹦鹉的羽色都是黄色,后代鹦鹉的羽色也出现了黄色,这种现象叫做        

2)根据表中所示遗传结果,从理论上可推断出鹦鹉羽色相对性状中      是隐性性状。

3)表中亲代鹦鹉最可能的基因组成是               ,后代中黄色鹦鹉的基因组成有       种,若亲代在繁殖一个后代,该个体是蓝色雄性鹦鹉的概率是        

 

查看答案

下列图1﹣图5均是与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请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昆虫,其体表的外骨骼不能随幼虫圣体的长大而生长,所以在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      现象

(2)图1和图2两图反映了昆虫的发育过程,其中图1属于      发育,图2发育经历了四个阶段,比图1多了有关[      ]      的发育阶段.

(3)图4所示结构是由图3所示结构中的[      ]      发育而成的,当图4所示种子在萌发时,首先突破重皮的结构是[      ]     

(4)图5中的结构[11]是由图4中的结构[      ]      发育而来的.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长期使用某一种农药后,害虫数量变化的曲线,请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害虫数量先下降,然后又升高,是由于___

(2)农药的施用将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而抗药性强的害虫继续生活下去,说明害虫产生的变异是___ , 它为抗药性的形成提供了___

(3)害虫向抗药性逐年增强的方向发展,是由___ 决定的.起选择作用的是___ ,而这种作用是通过___来实现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