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汶川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向灾区调拨了大批防疫物资,抽...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汶川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向灾区调拨了大批防疫物资,抽调了大批卫生防疫人员实施灾后防疫,防疫专家们也特别提出了十大防疫注意事项,以防止“大灾过后必有大疫”;目前无聚集性病例发生。

(1)地震后,灾区严重缺乏清洁的饮用水。一般情况下,水源污染最多的是因为大肠杆菌所导致的,大肠杆菌属于____________ 

A、抗体              B、传染源              C、病原体

(2)防疫专家指出,要严格消毒饮用水及食物,饭前饭后、便前便后一定要洗手,严防病从口入,这些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3)参加救援的武警官兵、解放军战士和卫生防疫人员在进入灾区前,要提前注射破伤风疫苗,以使机体产生相应的_______,防止外伤对救援人员造成大的伤害,这种免疫类型为_________免疫。

 

C B 抗体 特异性 【解析】(1)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因此大肠杆菌属于病原体。故选C。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所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疾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饮用水及食物以及手等都会成为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故严格消毒饮用水及食物,饭前饭后、便前便后一定要洗手,严防病从口入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选B。 (3)为预防灾区传染病发生,医生给灾民注射疫苗,使其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具有抵抗某些疾病的能力,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培养皿编号

种子数量

种子所处的外界条件(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且相同)

A

50

培养皿底部垫垫有浸湿的滤纸       20℃

B

.

50

培养皿底部垫垫有浸湿的滤纸       -10℃

C

50

培养皿底部垫垫有干燥的滤纸        20℃

D

50

培养皿中的水淹没种子             20℃

 

(1)如果用培养皿A与B进行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____?

(2)若需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___________两组培养皿做对照实验。

(3)如果用培养皿A(有空气)和D(无空气)进行对照实验,结果发现A组种子能正常萌发,D组种子不能萌发,这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______

(4)若要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和结果分析。

第一步: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滤纸,并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取等量的两份种子分别放人两组培养皿中(温度控制在20℃);

第二步:将一组培养皿置于_______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分析:如果两组培养皿中种子萌发的结果基本相同,则说明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____ (填“没有”或“有”)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右心房是_____________;主动脉是______________。(填写图中的数字)

(2)血液从④到⑧的循环是______________循环,这个循环中血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

(3)有些人的心脏,分隔开左心房和右心房的间隔有小孔,这会导致__

A. 贫血  B. 血压较低C. 血液不能正常地凝固    D. 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

(4)体育锻炼可以使图中的心肌收缩更有力,这有利于促进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__

 

查看答案

豌豆的高茎为显性基因(用D表示),矮茎为隐性基因(用d表示),下列亲本组合中可能出现矮茎的是( )

A. DDDd    B. DdDd    C. DDdd    D. DDDD

 

查看答案

人的精子细胞的染色体为

A. 44条常染色体 + XY性染色体    B. 22条常染色体 + XY性染色体

C. 22对常染色体 + Y性染色体    D. 22条常染色体 + X(或Y)性染色体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

B. 条件反射只有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发生

C. 条件反射是暂时的,可以消退

D. 条件反射比非条件反射更重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