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人类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的过程如图1 所示。受精卵发育的最初几天...

人类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的过程如图1 所示。受精卵发育的最初几天,组成胚胎的细胞尚未成熟,它们的形态、结构、功能完全相同,其中每一个细胞都可以发育为胎儿体内所有类型的细胞。这类未成熟的细胞被称为多功能的干细胞,随着胚胎的发育,多功能的干细胞进一步分裂、分化形成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肝脏细胞等人体所有类型的细胞。这些经过分化后形成的成熟细胞,分别行使不同的功能,它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保证了人体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细胞分化的过程是单向、不可逆的,即分化成熟的细胞不能再回到未成熟、多功能的状态。

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却提出假设:成熟、已分化的细胞可以返回到未成熟、多功能的阶段。1962 年,他用蛙做了细胞核移植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2 所示。约翰•格登通过这个实验及其后续的一系列细胞核移植实验,证实了自己的假设。1997 年,通过“核移植”技术诞生的小羊多利,进一步证明了约翰•格登的假设。人们也将通过“核移植”技术进行繁殖的过程称为“克隆”。

(1)图1 中,A、B、C 过程主要是通过细胞的_____实现的。D、E 过程中,细胞的形态、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这一过程称作细胞分化。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__________个体。

(2)约翰•格登的蛙细胞核移植实验中得到的青蛙Ⅲ,更像青蛙Ⅱ,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

(3)此实验结果说明: _____

 

分裂 结构 功能 器官 系统 青蛙Ⅲ的细胞核来自青蛙Ⅱ,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成熟、已分化的细胞可以返回到未成熟、多功能的阶段 【解析】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图1 中,A、B、C过程主要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实现的,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一部分具有分裂能力的继续分裂,而另一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停止分裂,开始分化。D、E 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变化,这一过程称作细胞分化。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2)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是遗传的信息库。青蛙Ⅲ的细胞核来自青蛙Ⅱ,所以约翰•格登的蛙细胞核移植实验中得到的青蛙Ⅲ,更像青蛙Ⅱ。 (3)此实验结果说明:成熟、已分化的细胞可以返回到未成熟、多功能的阶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 年8 月3 日,北京发布高温蓝色预警:最高气温将达到37℃。在这个格外炎热的夏天里,像月季、三角梅这样喜欢晒太阳的花卉也由于温度太高,光线过于强烈,而被晒伤。下面左图就是被晒伤的月季,叶片上出现晒伤的枯斑,虽然仍是绿色,但已经发干变脆,出现明显的失水现象,感觉像被风干了一样。

植物是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来散失水分,并降低叶面的温度,从而抵御高温的。当植物蒸腾作用水分散失速度大于根系吸水速度时,植物就会缺水,出现萎蔫现象。一般温度在35℃左右时,植物会用加快蒸腾作用的方式来降低叶面温度。但如果遇到持续的高温天气(超过35℃以上),植物则会关小或关闭叶片的气孔(如上面右图),减弱蒸腾作用,以避免高温引起过度失水。这是植物的一种自我保护能力。蒸腾作用减弱后,即使环境中水分充足,根系也无法吸水或吸水速度很慢。这样的状态保持较短的时间,在环境适宜后可自行恢复;但如果时间过长,植物叶片会因为高温缺水而萎蔫枯萎且无法恢复。请分析回答:

(1)由上文可知,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主要动力是_____作用,水分散失的门户是_____,它由一对保卫细胞构成。除此之外,这一作用还可以_____,使植物能够抵御高温。

(2)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区。水分被吸收进入植物体后,主要通过_____运输到其他器官,溶解在水中的_____也通过此途径进入植物体内并在植物体内运输。

(3)植物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生活,叶片会萎蔫、出现枯斑的原因是。

(4)俗语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为解释其原因,选择校园中的裸地、草地和灌木丛,用干湿温度计,连续测定了这三个地块的温度和湿度,取其平均值并记录于表中。根据

表格中的数据,解释“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原因有_____(多选)

a.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树下温度降低b.刮风可以带走大树周围空气中的热量c.树叶散失出的水分可以增加树下空气的湿度d.大树的根系发达,使周围土壤中水分增多e.树叶散失出的水分蒸发带走了空气中的热量,使树下温度降低

(5)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想验证植物体内水分主要是由叶片散失的。请帮助这位同学从右图中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并预期实验结果。

①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装置是_____(选择图中字母)。

②预期的结果是_____。若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一直,则说明植物体内水分主要是由叶片散失。

 

查看答案

北京农业嘉年华展馆内展示了居室不同空间的绿化方式、植物搭配方案,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居室墙壁上挂壁培养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_____释放,更新居室空气;同时合成_____

(2)由于色素种类和含量的差异,植物叶片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植物细胞中能够储存色素的结构分别是叶绿体和_____(填写“液泡”或“线粒体”)。

(3)有人认为居室内挂壁培养的植物越多越好,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_____。请应用生物学知识说明理由: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小麦是世界各国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华北和黄淮地区是我国冬小麦的主要种植区域。   

(1)“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是几百年前黄淮地区的农民对于小麦播种时期的经验总结。“寒露”节气大约是在每年10月8日前后,若“寒露”以后播种会造成小麦种子的发芽率降低,说明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是________。除此之外,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还有________________。   

(2)农业生产上,播种时通常选用外形饱满的小麦种子,因为这样的种子中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这些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图1所示的________(结构)中。小麦种子萌发时,先吸水膨胀,然后胚的各部分开始萌发。请将小麦籽粒的子叶数量以及胚萌发后发育的结构填在图2中相应位置。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研究人员在小麦种子萌发4~44 小时期间,连续测定种子内有机物(淀粉)含量的变化,结果如图3所示。淀粉含量随种子萌发时间延长逐渐________,淀粉的彻底分解是依靠细胞的________作用实现的,这一过程为种子萌发提供了________

 

查看答案

显微镜的发明是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人类从此开始认识微观世界。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己研制出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看到了植物细胞(已死亡),并将它们命名为“cell”,即细胞。这是人类第一次借助工具成功的观察到细胞。随后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池水中的单细胞生物,以及牙垢中的细菌。

这是人类第一次真正观察到活的细胞。

(1)罗伯特·虎克用显微镜看到的是细胞的_____(结构),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的科学家是_____

(2)某同学用一台显微镜观察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共观察了三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焦距,结果得到图1所示结果。观察时使用的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如图2 所示。

①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所选用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_____(选择图2 中字母填写),观察结果与图1中_____的图像最接近。

②若图1 所示A 视野的左上方发现一个完整的细胞但图像模糊不清,应该_____(选择下面字母填写)至图像清晰;若要将左上方的这个细胞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应该_____(选择下面字母填写)。

a.向左下方移动装片b.向右上方移动装片c.向左上方移动装片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e.调节粗准焦螺旋f.调节细准焦螺旋

③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的番茄细胞的结构是_____

a.细胞核  b.细胞壁  c.细胞膜  d.细胞质

(3)有位同学想观察细胞的分裂,下列实验材料中,最适宜的是_____

a.菠菜表皮细胞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人口腔上皮细胞  d.番茄果肉细胞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绿色植物能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B. 绿色植物只是生物中的一种,在生物圈中是可有可无的

C. 绿色植物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有重要作用

D.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