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时的几个步骤,它们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A. ①②③④ B....

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时的几个步骤,它们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②①③    D. ③④②①

 

D 【解析】对照“擦,滴,撕,放,展,盖,染,吸”,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应是③滴水、④取材、②展开、①盖上盖玻片、染色。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同学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结构,在载玻片上分别滴加的液体依次是

A. 碘液、清水    B. 生理盐水、清水

C. 清水、生理盐水    D. 碘液、生理盐水

 

查看答案

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

隐藏在显微镜下的秘密

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比0.1 mm更小的物体或结构细节。想看到更小的物质结构,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这样的工具。

1665年,英国学者罗伯特·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状如蜂窝,称之为“cella”,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不过,胡克发现的是死细胞的细胞壁。其后,生物学家用“cell”一词描述生物体的基本结构。1674年,荷兰列文·虎克,装配了高倍显微镜(300倍左右),观察到了血细胞、池塘水中的原生动物、人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精子,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完整的活细胞。列文·虎克的一生致力于在微观世界中探索,《列文·虎克发现的自然界的秘密》是人类关于微生物研究的最早专著。

1831年布朗显微观察兰花时,发现花朵外层细胞有一些不透光的区域,将其称为“areola”或“nucleus”,这是人类首次发现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不过布朗并未提出这些构造可能的功能。1835年,捷克学者普金利用显微镜观察到母鸡卵中的细胞核,提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具有相似性。波兰学者麦克被认为是看到细胞核分裂的第一人,在麦克的论文中,清楚而准确记载了鸡幼胚红细胞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的全过程,并把这一现象当作细胞分裂机制最直接的证据。

施莱登于1838年发表《论植物发生》,他认为:“所有植物,不论其复杂程度如何,都是由不同的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又是以相同的方式产生的。因此,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生命单位,一切植物都是由细胞为实体发育而成的”。

施莱登的好友施旺研究动物细胞,通过大量解剖观察,施旺发现:“动植物体的基本部分,不管怎样不同,都有一个普遍的发育规则,那就是细胞的形成”。他用事实证明,一切动物的受精卵,无论大小,都是一个单细胞。施旺还发现,动物细胞在所有方面都与植物细胞相似,细胞是所有生物构造和发育的基础。

1839年,施旺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植物外部形态虽然是五花八门的,“可是实际上处处都是由同一种东西--细胞所构成”;类型比植物更加多样化的动物,“也不过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且是由和植物完全类似的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在营养活动中,某些方面表现出极端惊人的一致。”由此看来,“所有生物实际上是按同样的规律形成和生长的,因而这些过程应该处处被同样的力量所制约。”这样,细胞学说推翻了分割动植物界的巨大屏障,给动物和植物在发生、发育方面架起了一座跨越鸿沟的桥梁。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由文中可知,最早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是______(选填下列字母),最早发现并记录细胞分裂的科学家是______(选填下列字母)。

    A.罗伯特·胡克        B.列文·胡克            C.麦克            D.施莱登

(2)就像科学家观察并记录的一样,鸡胚红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先由一个变成两个。随后,______(填“细胞质”/“细胞核”)也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然后细胞从中部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该过程使细胞核中储存的______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3)重大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细致的观察,以下观察结果,能支持相应结论的是____

A.观察到鸡幼胚红细胞分裂成为两个细胞,说明细胞来源于细胞

B.观察到所有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

C.观察到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说明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

D.观察到一切动物的受精卵,都是一个单细胞,说明植物与动物相似

(4)恩格斯对细胞学说给予高度评价,“有机体产生和成长的秘密被揭开了,从前不可理解的奇迹,实质为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按共同的规律进行的。”结合阅读材料分析,“有机体产生的秘密”是指大多数生物都是由_____发育而来的;“有机体成长的秘密”是指个体的成长,从细胞层面看,是细胞的_______________

(5)“细胞学说”被认为“推翻了分割动植物界的巨大屏障,给动物和植物在发生、发育方面架起了一座跨越鸿沟的桥梁。”请列举支持该观点的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小组探究温度对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通过测定萌发的种子在单位时间释放_______的量,衡量其呼吸作用强度。如图所示,在0--4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强度___________

(2)生活中,常在低温条件下贮存蔬菜、水果、粮食,这是因为低温可避免过多消耗食品中的_______

(3)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甘蔗,在甘蔗生长期若两地的光照和栽培措施相同,而温度差别较大,甲地白天34℃,夜间15℃;乙地白天35℃,夜间25℃。则甲地甘蔗的甜度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乙地。

 

查看答案

研究者用不同浓度的硒肥(富含化学元素硒)溶液处理葡萄幼苗,研究硒肥对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
   

(1)选取长势基本一致的葡萄幼苗,置于黑暗处24小时,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________。   

(2)将处理后的葡萄幼苗均分为三组,分别用0.5毫克/升、1.0毫克/升、1.5毫克/升的硒肥溶液处理叶片。为排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需设置一个对照组,则该组葡萄叶片应被喷洒________。   

(3)四组葡萄幼苗在光照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分别摘取四组葡萄幼苗的叶片,放入盛有________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脱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用碘液处理。清洗掉碘液后葡萄叶片颜色深浅不同(如图1),表明叶片在光下产生的________含量不同,从而反映出叶片________的强度不同。由实验结果分析,浓度为________毫克/升的硒肥溶液更适合在生产中作为叶肥喷洒在葡萄叶上。

(4)研究者进一步测定四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结果如图2。据此分析用1.5毫克/升硒肥溶液处理组叶片颜色较浅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兴趣小组以变异直链藻、铜绿微囊藻及小球藻为研究对象,在固定氮磷比条件下,比较不同温度下的生物量变化。抽取一定量藻类提取液,测定叶绿素含量,作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衡量标准,结果如图所示。

(1)本研究中,“固定氮磷比”体现了实验设计中的____原则,实验变量是____

(2)结果显示,这三种藻类的生物量均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且_______的增长速度最快,这是藻类细胞_______的结果。由此可见,若温度升高,湖泊中藻类大量繁殖,是引发水华的原因之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