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取相同的玻璃瓶子两只,分为甲...

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取相同的玻璃瓶子两只,分为甲、乙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温开水.

方案一: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只加入与甲组等量的蔗糖,不加干酵母.

方案二: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只加入与甲组等量的干酵母,不加蔗糖.

将相同的气球套在瓶口,放在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

(1)预期甲、乙两组的实验现象:

方案一:甲组气球膨胀,乙组气球不膨胀

方案二:甲组气球_____,乙组气球不膨胀

(2)你认为方案_____更合理,理由是变量为有无_____

(3)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气体是_____,验证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_____

 

鼓起来 方案一 酵母菌 二氧化碳 变浑浊 【解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1)方案一、甲中酵母菌进行发酵,分解蔗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能使气球鼓起来;乙中只加了蔗糖,没有加干酵母,因此不能分解蔗糖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气球无变化。方案二、甲中加入了干酵母和蔗糖,酵母菌进行发酵,分解蔗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能使气球鼓起来;乙中只加了干酵母,没有加蔗糖,因此酵母菌无蔗糖可分解,所以无二氧化碳产生,气球无变化。 (2)方案一更合理。因为此实验是验证酵母菌的发酵现象的,因此变量应该是酵母菌,而不是蔗糖。方案一的变量是酵母菌,方案二的变量是蔗糖。 (3)由(1)可知,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可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气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如图,总结鸟适于飞翔的特点,回答问题:

(1)如①所示,鸟的身体呈_____型,可以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如②所示,鸟的前肢变成_____,上面生有几排大型的羽毛,适于搏击空气,使鸟能展翅高飞.

(3)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以减轻_____,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作④_____;附着在胸骨上的全身最发达的肌肉是③_____,可以提供飞行的动力.

 

查看答案

观察关节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关节能灵活运动,这是由于①和④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光滑的[⑤]_____,此外[③]_____内含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2)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②]_____

(3)脱臼是指[①]_____从[④]_____脱落出来的现象.

 

查看答案

如图是兔和狼牙齿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序号所代表的名称①__________

(2)_____图表示兔牙齿示意图,_____图表示狼牙齿示意图.

(3)判断的理由是:狼具有_____(填序号),兔没有,这是与狼和兔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查看答案

如图是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虽有_____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填名称)

(2)细菌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_____,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细菌是靠_____方式进行生殖的.

(4)图中的细菌能够运动,是因为它具有_____(填名称)

(5)细菌细胞壁外面有[3]_____,对细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资料,分析回答:

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物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86年在西藏、新疆、青海三省藏羚羊栖息地,平均每平方公里有3~5头.由于藏羚羊羊绒比金子还要贵重,因而遭到疯狂的偷猎,到20世纪90年代初,平均每平方公里仅存0.2头.近些年来,藏羚羊的数量虽有所增加,然而偷猎者的枪声仍然不时作响.

(1)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非法武装盗猎分子对藏羚羊_____

(2)有人建议把藏羚羊引入到动物园圈养起来,这样做将会导致藏羚羊的退化,使其在野生状态下的生活能力_____

(3)为了保护藏羚羊,有人提出组织力量消灭藏羚羊的天敌,这种做法_____,供选答案(“不可取”或“可取”).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除此之外,还可以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相应的机构进行特殊的_____和管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