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某中学学生李红为帮助提升本村大棚草莓产量,决定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她设计了如下实...

某中学学生李红为帮助提升本村大棚草莓产量,决定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她设计了如下实验:备一盆银边天竺葵,用两个黑纸片从一片叶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叶片A),并用盛有固体氢氧化钠的袋子将叶片B封装;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取下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请回答:

(1)本实验中给叶片脱色所用试剂为_____,该试剂可有效溶解_______,使叶片变为黄白色。

(2)实际操作后,李红发现所有叶片的绿色区域滴加碘液后均变为蓝色。这是由于在实验之前未对植物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订实验方案并重新实验后,李红发现变蓝的区域为甲乙丙丁中的___________(填写编号)。

(4)实验中,甲乙两处的对比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______两组的对比说明了光是植物产生有机物不可少的条件;叶片B与乙对比所呈现的现象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为______________

(5)通过叶片__________(请填字母A、B)的启发,李红认为可在大棚中适当延长光照时间。除本建议外,请你也根据本实验为李红提出增产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 叶绿素 暗处理(或放黑暗处一昼夜) 乙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乙、丙 二氧化碳 A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或使用农家肥等) 【解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1)酒精能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叶片由绿色变为黄白色。 (2)绿色区域含有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淀粉遇碘变蓝。所以叶片绿色区域滴加碘液后均变为蓝色。实际操作后,李红发现所有叶片的绿色区域滴加碘液后均变为蓝色。这是由于在实验之前未对植物进行暗处理。 (3)在叶片上滴加碘液后所看到的现象是:甲非绿色部分没有叶绿体,遇碘不变蓝色,乙叶片绿色见光(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色,丙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色,丁没有二氧化碳,遇碘不变蓝色。 (4)甲非绿色部分与乙绿色部分的变量是叶绿体,结果甲遇碘不变蓝色,乙遇碘变蓝色,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乙与丙的变量是光,结果乙遇碘变蓝色,丙遇碘不变蓝色,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叶片B与乙的变量是二氧化碳,结果乙遇碘变蓝色,叶片B遇碘不变蓝色,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叶片A中乙与丙的变量是光,结果乙遇碘变蓝色,丙遇碘不变蓝色,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可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高产。除此之外,也可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高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主要是为了

A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吸收            B提高作物对土壤中肥料的利用率

C提高作物的蒸腾作用              D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查看答案

如图是“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部分实验步骤,其中大烧杯、小烧杯、滴管内分别是什么液体

A. 酒精、酒精、酒精    B. 酒精、清水、碘酒

C. 清水、酒精、碘酒    D. 清水、清水、碘酒

 

查看答案

绿色植物叶片经暗处理后,再把叶片一部分遮光,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后,经脱色,漂洗,再加碘液,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本实验说明(  )

A. 光合作用需要光,制造淀粉    B.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D. 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查看答案

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在同株植物相同部位摘取特征相同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在三片叶子上取相同大小的圆片,脱色后用碘酒验证,结果最可能是

A. 早晨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    B. 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

C. 深夜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    D. 三片叶子颜色深浅一样

 

查看答案

下图将暗处理后枝条的甲叶片主叶脉切断。该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A.     B. 叶绿体

C.     D. 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