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特征,与适应陆地环境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用肺呼吸...

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特征,与适应陆地环境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用肺呼吸    B. 产具有坚韧卵壳的卵

C.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D. 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D 【解析】“用肺呼吸”适于吸收空气中氧气,适于陆生生活,A不符合题意; “产的卵具有坚韧的卵壳”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有利于适应干旱的陆生环境,B不符合题意;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减少了体内水分的散失,有利于适应干旱的陆生环境,C不符合题意; “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与适应陆地生活没有直接关系,D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蛔虫消化器官简单,适于在人体消化道内寄生生活

B. 蝗虫有外骨骼,适于在陆地干燥的环境中生活

C. 鲫鱼用鳍游泳,适于在水中生活

D. 家鸽体温恒定,适于在空中飞行生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1: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每年的4月至5月初的第一个星期为我国第的“爱鸟周”。人们之所以爱鸟,不仅是因为鸟能给自然界带来生机,给人类生活增添乐趣,还因为绝大多数鸟是益鸟,对维护生态平衡有利。比如:杜鹃有“春的使者”的美称,一只杜鹃一年能吃掉松毛虫5万多条;猫头鹰被称为“捕鼠能手”,它在一个夏季可捕食1000只田鼠,从鼠口“夺”回粮食1吨;啄木鸟堪称“森林的大夫”,一对啄木乌可保护33.3公顷林木不受虫害。有些鸟类虽然不吃害虫,但它是花粉、树种的传播者,如生活在热带的太阳鸟,经常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起到传递花粉的作用。

资料2:家鸽也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鸟类,它是由野生的原鸽经过长期的人工驯养培育而成的。据史料记载,中国在公元前就已经开始有人饲养家鸽。现在全世界已有1500多个家鸽品种,主要分成食用鸽、观赏鸽、信鸽等三大类。结群活动和盘旋飞行是他们的行为特点。

资料3:在某地生活着几种鸟,鹰就是其中一种,它的脖子较短,能捕食刚孵出不久的其他鸟的幼鸟;而鹅不捕食这些幼鸟,它的脖子较长。当刚刚孵出的幼鸟看到任何鸟类的影子时,它们就马上将身体蜷缩起来。随着幼鸟逐渐长大,当它们看到鹰的影子时仍然会将身体蜷缩起来,但它们看到鹅的影子时却不再蜷缩。

根据以上信息,请回答:

(1)由资料l可知,鸟同其他动物一样,在自然界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列各项中你认为哪项不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_________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B.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  

D.能够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

(2)资料2中的划线部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中的_________________的多样性(填“基因”或“生态系统”或“生物种类”)。

(3)下列四种动物中,与家鸽亲缘关系最接近的是_________

A.大鲵              B.蛇               C.老鹰             D.绵羊

(4)在资料3中,刚孵出的幼鸟看到任何鸟类的影子时,它们就马上将身体蜷缩起来:幼鸟的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_________________(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

(5)请你预测一下,当看到下图A、B两种鸟的影子时,稍大一些的幼鸟会对__________没有躲避反应。

 

查看答案

酸奶机的功能相当于一个恒温培养箱,能够将其内容物加热至42℃并保持恒温。妈妈网购了一台酸奶机,小梅又刚学过了细菌、真菌培养的方法,于是兴致勃勃地按下列步骤开始自制酸奶:

(1)将约l升鲜奶倒进锅里加热至沸腾,将酸奶机的内胆放在开水中煮5分钟.该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将加热后的鲜奶倒入酸奶机,然后加入酸奶约100毫升。在细菌、真菌的培养过程中,该步骤称为________________,鲜奶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

(3)盖上酸奶机的盖子,让内部处于密封状态,打开开关。小梅认为,自己的上述操作满足了乳酸菌大量繁殖所需要的基本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缺氧的环境(氧气能抑制乳酸菌的繁殖),还有水和足够的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

(4)8小时后打开酸奶机,小梅意外地发现,牛奶依然是牛奶,没有变成酸奶。她分析了自己的操作步骤,发现失败的原因是鲜奶煮沸后没有_____________就开始接种,乳酸菌在高温下失去活性。

(5)改正错误步骤后,小梅终于做出了美味的酸奶。

 

查看答案

下面是探究动物绕道取食的实验,请回答几个问题:

资料背景:“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如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尝试,遭受许多轻微的电击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物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

提出问题:动物能绕道取食吗?

(1)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看到蚯蚓主要是通过肌肉与 _______________的配合协调运动爬向潮湿的暗室。

(3)如果用鸡做实验,发现通过18次的“尝试与错误”后,取到食物,由此你可以得出结论是:动物经过多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取到食物。

(4)如果增加实验中的障碍,预计鸡绕道取食所经过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会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5)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把鸡换成狗做实验,其经过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是否一样?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

 

查看答案

各种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生物还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下面两幅图反映了部分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污水处理方面的作用,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兔、鹿等各种动物属于_________________,人们应遵循生态规律,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

(2)通过图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可将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归还到大自然中,被绿色植物再利用制造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这些生物对于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3)某些细菌以污水中的有机物大量生长繁殖,它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生殖,从而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让其充当“污水清洁工”,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由此看来,细菌的营养方式为_____________。(填“异养”或“自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