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每个肾单位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①贤小球 ②肾小囊 ③肾小管 ④肾静脉 A. ①②④...

每个肾单位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贤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肾静脉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C 【解析】试题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因此,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肾单位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收集管、肾小囊、肾小球组成

B. 由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组成

C. 由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组成

D. 由入球小动脉、肾小囊、出球小动脉组成

 

查看答案

下列人体器官中没有排泄功能的是   

A.肛门   B.肺 C. 皮肤   D.肾脏

 

查看答案

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回答文章后的题目。

人被天花病毒感染后无特效药可治,即使能痊愈,患者脸上也会留下痘疤(俗称“麻子”),“天花”由此得名。天花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寒战、高热、乏力等,体温急剧升高时可出现惊厥、昏迷,皮肤成批出现脓疱,最后结痂脱落,遗留痘疤,康复后的人不会再患天花。

我国于明代就已发明预防天花的方法——人痘接种法。清代医家俞茂鲲的《痘科金镜赋集解》中明确记载说:“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今安徽太平)……此由蔓延天下。”清乾隆时期,医家张琰在《种痘新书》(见图1)中也说:“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莫”为“不能、未能”之意)救者二三十耳”。人痘接种的方法包括痘衣法、水苗法等。

痘衣法如图2所示,取天花患儿贴身内衣,给健康未出痘的小儿穿着两三天,以达到种痘的目的。一般在穿衣9~11天时开始发热,即为种痘已成。若成功者,发热、出痘等病情发展进程较缓,不致发生危险。水苗法如图3所示,取痘痂20~30粒,研为细末,和净水或人乳3~5滴,调匀,用新棉摊薄片,裹所调痘苗在内,捏成枣核样,以线拴之,塞入鼻孔内,12小时后取出。通常至第7天发热见痘,即为种痘成功。

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用一种与天花病毒相似的牛痘病毒接种,使被接种者体内产生抗天花病毒的抗体。与接种天花病毒相比,这种治疗方法引起的机体反应比较轻微,且被接种者不会传染他人。这种治疗方法称为免疫接种,由于其安全性提高,被推广到全世界。通过免疫接种,天花是人类第一种能够成功预防的传染病。

(1)天花病毒的主要组成物质包括_____

A.核酸和蛋白质    B.淀粉和蛋白质    C.淀粉和葡萄糖    D.脂肪和葡萄糖

(2)下列疾病中,可通过免疫接种的方法进行预防的是_____

A.基因异常引起的白化病    B.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乙型肝炎

C.没有特效药的疑难杂症    D.胰岛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糖尿病

(3)免疫接种在预防传染病的三条措施中属于_____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4)下列关于人痘接种法和牛痘接种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

A.前者接种的抗原,后者接种的抗体    B.两者都只有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参与

C.前者实现终身免疫,后者不能实现    D.据估算人痘接种法的成功率超过99%

(5)若某幼儿接种牛痘疫苗后免疫反应较为严重,下列应对措施不合理的是_____

A.及时就医        B.喂食药店购买的抗生素

C.监测体温        D.遵照医嘱进行临床护理

(6)下列叙述中,你赞同的是_____(多选)

A.不断研发新的接种用疫苗    B.传染病的成因必须依靠科学研究确定

C.疫苗适合所有人随时接种    D.疫苗的预防效果必须依靠真实数据确定

 

查看答案

某同学从一棵天竺葵植株上摘取一片绿片,进行了如下实验:

a.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b.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淡棕色)。

c.稍等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

经过上述操作后,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将叶片放在酒精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以免影响滴加碘液后对结果的观察。

(2)滴加碘液后,此叶片上出现深蓝色,这说明该部分产生了__________

(3)从观察到的结果推断,除对整株植物暗处理外,该同学在实验之前对此叶片的处理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桑的果实为桑椹,是一种人类和鸟类等都喜食的水果。为研究食果鸟类与桑树种子传播和萌发的关系,研究人员完成如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1)桑为雌雄异株的植物。桑椹是桑完成__________生殖过程后,由雌株的花序发育形成的。据图甲可知,果实成熟后自由散落,其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这对种子的萌发和子代植株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在自然环境中,桑的种子能被食果鸟类带到较远的、环境适宜的地方萌发生长。

(2)每年6月初桑椹进入成熟期,麻雀和喜鹊等食果鸟类食用桑椹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行为。食用后,鸟类粪便逐渐转为紫色;此时,研究人员开始监测这些鸟类的粪便,持续收集粪便并分离桑的种子,进行记录;7月中旬后,桑园中的鸟类粪便逐渐恢复成白色,即停止收集。该过程中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为__________法。

(3)为研究鸟类肠道消化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人员进一步测定三组种子的萌发率。1组为果皮(肉)完整的原始种子,2组为鸟类粪便中的种子,3组为经过人工水洗揉搓去除果皮(肉)的种子。

①三组种子萌发均需要适宜的外界条件,这些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__________等。

②种子萌发时,种子中的__________最先突破种皮长出来,研究人员以这一结构长到2毫米长作为篮子萌发的标志,结果如图乙所示。

③与1组和3组比较,图中2组的结果是__________,研究人员据此判断鸟类消化道处理种子后可促其萌发。

④研究人员分析,自然界中鸟类食用植物果实并将种子随粪便排出,这有利于种子萌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4)桑的果实自然散落后,近距离散落的种子萌发率低,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可能是种子的__________造成的;但经食果鸟类带到适宜的地方,可扩大桑树种子的传播范围,且能促进其萌发。这项研究表明,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有些生态价值人类可能尚未知晓,因此我们应该保护生物__________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