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2017年5月 12日是全国第9个“防灾减灾日”。我市中小学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逃生...

2017年5月 12日是全国第9个“防灾减灾日”。我市中小学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逃生演练活动,提高了生存意识和技能。回顾演练过程,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随着警报响起,你会迅速离开教室。警报声引起了[     ]______________的振动传到内耳,刺激了[     ]______内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进而传导到[5〕形成了听觉。从反射的类型来看,该反射属于 __________

(2)突然听到警报声,有的同学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紧张现象。人体调节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位于[  〕____  紧张是警报声刺激大脑皮层产生兴奋,并调控[  9 ]肾上腺分泌较多激素造成的,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____________共同凋节。    (3)在短暂的演练过程中,人体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和能量。急促呼吸促使更多的氧气通过呼吸道、肺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结合并运输到组织细胞,在________中分解有机物产生能量。

 

4鼓膜 3耳蜗 条件反射 脑干 神经系统和激素 血红蛋白 线粒体 【解析】图中1听小骨,2半规管,3耳蜗,4鼓膜,5大脑,6小脑,7脑干,8甲状腺,9肾上腺,10肾脏。 (1)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4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3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听到警报声,同学们迅速逃生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参与下形成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2)7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神经系统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有力,以应对紧张情况。这些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协调配合完成的。 (3)氧气经过气体扩散作用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组织细胞。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有机物,为运动提供能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植物、动物(水绵、贯众、菊、蜜蜂、蛔虫、野兔、麻雀)的分类表解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根据生物的特征指出上图中②⑥号生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完善上图:甲、乙处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蛔虫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__________

(4)蜜蜂是具有一系列社会性行为的昆虫,它们通过不同的舞蹈给同伴传递信息。许多动物的个体间都能进行信息交流,除动物的动作外,还有________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5)麻雀啄食稻谷,曾被认定为害鸟。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曾开展过大规模的“剿灭麻雀”的运动。有一段时间麻雀很少见了,使有些害虫数量增加。现在又发出了保护麻雀的呼声,这是因为麻雀在维持自然界的______中具有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张彬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甲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 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

C. 叶片滴加碘液后遮光部分变蓝    D. 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查看答案

下列动物的表现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 草原上狼群集体围猎黄羊群

B. 麻雀成群飞向麦田觅食麦穗

C. 雨后青蛙集体鸣叫求偶

D. 大马哈鱼集结成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

 

查看答案

如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b表示氧气扩散过程,c,d表示二氧化碳扩散过程

B. 肺吸气后进行的过程依次是a,b,c,d,最后完成呼气过程

C. a过程后,毛细血管中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D. C过程后,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人左心房

 

查看答案

八年级一班同学进行“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实验探究,相关数据记录如下,你认为不合理的结论是(     )

A. 不同个体找到食物的时间有差异

B. 同一个体每次找到食物的时间逐步减少

C. 小鼠尝试走迷宫是 一种学习行为

D. 小鼠的这种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