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切西瓜时会流出许多汁液,主要来自于( ) 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细胞核...

切西瓜时会流出许多汁液,主要来自于(  

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细胞核      D.液泡

 

D 【解析】 试题分析:液泡里含有细胞液,含有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等,如西瓜的汁液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有甜味,就是位于液泡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普阅读题

在热带雨林中,50%以上的植物果实被食果动物(以哺乳类和鸟类为主)取食,并且60~94%的木本植物借助食果动物来实现种子的传播。啮齿类、翼手类和灵长类是传播种子的主要的哺乳动物类群,其中,栖息于森林中的灵长类是大型食果动物。

不同的灵长类取食的果实种类和数量存在较大差异。许多灵长类动物有着较长的消化道,种子滞留时间长,往往能取食大量的种子。它们的口腔大小、牙齿形态会影响吞咽的种子大小与种类。如,南美洲的红背僧面猴属动物因具有高度特化的牙齿,能够取食具有硬质外壳的大型果实。

将种子吞咽后经消化道排出是灵长类动物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例如,倭黑猩猩所传播的植物种子中,93%以上是经消化道传播的。一般而言, 距离母树5米远的种子萌发后幼苗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母树树冠下的种子, 但只有被传播至距离母树超过100米远的地方, 才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种子传播方式。在巴西片断化森林中体型较大的吼猴属动物具有较长的日间活动距离,能将种子传播至距离母树497米远的地方;少数大型猿类对种子的传播距离有时甚至超过1000米。

灵长类动物不仅能将种子带到适宜萌发的微环境,还促进了植物种子的萌发,并对幼苗的生长有着积极作用。首先,动物消化道对内果皮和种皮进行的化学或机械性摩擦产生了“破皮”作用,促进了种子的萌发;其次,种子外的果肉能抑制种子的萌发,灵长类动物将它们移除起到了“解除抑制”的作用;第三,灵长类动物粪便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具有施肥效应。如,在委内瑞拉古里水库的陆桥岛屿上,红吼猴粪便的密集堆积能够丰富土壤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促进幼苗的建成。

灵长类动物对种子的传播影响了植物从种子到幼苗期的存活状态, 最终还影响植物在森林中的空间分布位置。更为重要的是,灵长类动物对种子的传播,对于许多热带树种的成功定居到其他环境中起着关键作用, 这对维持植物种群的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1)能传播种子的啮齿类、翼手类和灵长类,它们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它们所取食、传播的植物,在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这些植物属于_______类群。

(2)距离母树5米以上的种子萌发后幼苗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母树树冠下的种子,原因是________

(3)下列关于灵长类动物对植物果实取食和传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_____

A.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会影响其对种子的传播

B.种子经由消化道传播可将种子传播到较远的距离且易萌发

C.灵长类动物粪便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是种子萌发必要条件

D.灵长类动物和被取食植物之间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关系

(4)灵长类等食果动物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_____

A.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加快了森林植被的更新

C.提高了森林植物的多样性        

D.增大森林中动物间的竞争

 

查看答案

科普阅读题

肝脏位于人体腹腔右侧,膈肌之下,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成人肝脏平均重达1.5公斤。肝脏是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下图为人体内肝脏的相对位置及肝脏和部分器官血液循环模式图。

从肠道吸收来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经血液汇集到肝脏,在肝脏进行重要的化学变化,实现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相互转化。肝脏可以将暂时不用的葡萄糖合成为糖原(人体内的一种多糖)贮存起来以备需要。此外,人体血液中的大部分血浆蛋白也是在肝内合成的,它们有的是免疫分子,参加机体防御体系,保护健康;有的是凝血因子,参与止血,促进凝血。

肝脏是多种维生素贮存、转换的重要场所。如把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可以防止夜盲症的发生;把维生素D活化,调节钙磷代谢,以免罹患佝偻病等等。

肝细胞能分泌胆汁。胆汁富含胆盐和胆红素,胆盐不但可以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利于脂肪消化,而且能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胆红素是红细胞的残骸,随着胆汁排入肠道,从而被清除出血液循环,排出体外。

肝脏具有解毒作用,当有毒物质进入肝脏后,大多经肝细胞的作用,使其毒性降低,甚至生成无毒的物质,最后经尿或胆汁排出体外。例如,生活在肠道内的细菌分解有机物时释放出的氨气,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可被肝脏转变为尿素。酒精主要是在肝脏中代谢,因此有肝病者不宜饮酒,以减少肝脏负担。镇静剂、安眠药等多种药物也在肝脏中解毒,所以肝病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慎重。

近年来,部分人群饮食结构不合理,大量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使肝脏中脂肪合成过多。当脂肪运出肝脏受阻,或者由于缺乏运动导致脂肪消耗过少,便会使脂肪堆积在肝脏细胞内。如果脂肪占肝重的10%以上时就可以称为脂肪肝。患有脂肪肝后,会导致肝脏细胞功能异常,诱发心血管疾病,降低机体免疫力等,严重的还能引起肝癌。

(1)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是__________,其中的__________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2)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与此叙述不相符的是  ______

A.参与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物质的转化

B.促使有毒物质的毒性减弱或消失,然后排出体外

C.合成免疫分子,参与机体防御体系,保护健康

D.分解红细胞残骸成血小板,参与止血,促进凝血

(3)门静脉是与肝脏相连的重要血管之一。关于门静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_____

A.门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肝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B.门静脉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及非营养性物质如药物等

C.门静脉能够将肝脏与腹腔内各个器官相连接

D.门静脉与肝静脉中的物质种类和含量不同

(4)调查发现,在肥胖、吸烟、饮酒人群中,脂肪肝的检出率较高。预防脂肪肝有以下几点建议:①少吃高糖、高脂肪食物;②多运动;③戒烟限酒;④慎用药物。请从中选择一点,并说明该建议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地中海浅水区以及西非的大西洋沿岸,生活着一种水螅,这种水螅形成类似珊瑚一样的聚群体,海蛞蝓生活在其中,并以水螅为食。请回答相关问题。

(1)水螅和珊瑚虫的身体呈辐射对称,属于_________动物。海蛞蝓和扇贝结构相似,都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_动物。

(2)研究人员对海蛞蝓的捕食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将海蛞蝓按照饥饿程度分为三组(I:进食后0~4小时;II:进食后6~8小时;III:进食后24小时以上),分别检测这三组海蛞蝓选择捕食未进食和已进食水螅的频率。

由图可知,海蛞蝓更倾向于捕食_____________,随着海蛞蝓饥饿程度的增加,其____________

(3)海蛞蝓的这种捕食选择行为,提高了捕食效率,可以使其在单位时间内获得______________。海蛞蝓的这种捕食选择行为是长期____________的结果。

 

查看答案

研究者在蜂鸟、乌鸦等鸟类胸部植入晶体传感器,用以研究鸟的飞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鸟类飞行时所需能量的80%来自胸肌细胞的__________作用,据此推测,善于飞翔鸟类胸肌细胞中__________的数量比不飞翔鸟类的多。

(2)胸大肌和胸小肌是鸟类落翼和举翼的动力。如图为胸大肌、胸小肌和骨之间的关系,由图可知,胸大肌和胸小肌的两端都分别附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3)当鸟类向下扇动翅膀时,鸟的胸大肌处于__________状态,胸小肌处于__________状态,牵拉着骨绕__________运动。

(4)根据传感器获取的信息,当蜂鸟的翅膀仍向上拍打时,大脑就已经产生向下拍打的信号,并传向肌肉,这表明__________系统在发起运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查看答案

山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山药多糖是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研究山药多糖对大鼠血糖浓度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实验大鼠进行如下处理,15天后在各组大鼠进食馒头的 0、60、120分钟后分别测定血糖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大鼠状态

处理方式

血糖浓度(毫摩尔/升)

0(分钟)

60(分钟)

120(分钟)

A

健康

灌服生理盐水

6.43

8.67

7.14

B

患糖尿病

灌服生理盐水

10.28

14.25

12.51

C

患糖尿病

灌服山药多糖

7.31

10.38

8.14

D

患糖尿病

灌服格列苯脲

(降糖药物)

7.8

10.46

9.25

 

(1)由表可知,4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在进食后60分钟均达到最高值,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组与______________组(填组号)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山药多糖能___________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且与格列苯脲治疗效果相似,能在一定程度上使血糖浓度接近正常水平。

(3)依据上述结果,研究者认为山药多糖对大鼠血糖浓度的影响可能更有优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它研究还表明,山药多糖有助于胰岛功能的恢复,为进一步验证山药多糖具有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则还需要检测大鼠血液中_______________的含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