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阅读题
肝脏位于人体腹腔右侧,膈肌之下,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成人肝脏平均重达1.5公斤。肝脏是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下图为人体内肝脏的相对位置及肝脏和部分器官血液循环模式图。
从肠道吸收来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经血液汇集到肝脏,在肝脏进行重要的化学变化,实现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相互转化。肝脏可以将暂时不用的葡萄糖合成为糖原(人体内的一种多糖)贮存起来以备需要。此外,人体血液中的大部分血浆蛋白也是在肝内合成的,它们有的是免疫分子,参加机体防御体系,保护健康;有的是凝血因子,参与止血,促进凝血。
肝脏是多种维生素贮存、转换的重要场所。如把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可以防止夜盲症的发生;把维生素D活化,调节钙磷代谢,以免罹患佝偻病等等。
肝细胞能分泌胆汁。胆汁富含胆盐和胆红素,胆盐不但可以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利于脂肪消化,而且能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胆红素是红细胞的残骸,随着胆汁排入肠道,从而被清除出血液循环,排出体外。
肝脏具有解毒作用,当有毒物质进入肝脏后,大多经肝细胞的作用,使其毒性降低,甚至生成无毒的物质,最后经尿或胆汁排出体外。例如,生活在肠道内的细菌分解有机物时释放出的氨气,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可被肝脏转变为尿素。酒精主要是在肝脏中代谢,因此有肝病者不宜饮酒,以减少肝脏负担。镇静剂、安眠药等多种药物也在肝脏中解毒,所以肝病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慎重。
近年来,部分人群饮食结构不合理,大量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使肝脏中脂肪合成过多。当脂肪运出肝脏受阻,或者由于缺乏运动导致脂肪消耗过少,便会使脂肪堆积在肝脏细胞内。如果脂肪占肝重的10%以上时就可以称为脂肪肝。患有脂肪肝后,会导致肝脏细胞功能异常,诱发心血管疾病,降低机体免疫力等,严重的还能引起肝癌。
(1)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是__________,其中的__________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2)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与此叙述不相符的是 (______)
A.参与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物质的转化
B.促使有毒物质的毒性减弱或消失,然后排出体外
C.合成免疫分子,参与机体防御体系,保护健康
D.分解红细胞残骸成血小板,参与止血,促进凝血
(3)门静脉是与肝脏相连的重要血管之一。关于门静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_____)
A.门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肝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B.门静脉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及非营养性物质如药物等
C.门静脉能够将肝脏与腹腔内各个器官相连接
D.门静脉与肝静脉中的物质种类和含量不同
(4)调查发现,在肥胖、吸烟、饮酒人群中,脂肪肝的检出率较高。预防脂肪肝有以下几点建议:①少吃高糖、高脂肪食物;②多运动;③戒烟限酒;④慎用药物。请从中选择一点,并说明该建议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地中海浅水区以及西非的大西洋沿岸,生活着一种水螅,这种水螅形成类似珊瑚一样的聚群体,海蛞蝓生活在其中,并以水螅为食。请回答相关问题。
(1)水螅和珊瑚虫的身体呈辐射对称,属于_________动物。海蛞蝓和扇贝结构相似,都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_动物。
(2)研究人员对海蛞蝓的捕食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将海蛞蝓按照饥饿程度分为三组(I:进食后0~4小时;II:进食后6~8小时;III:进食后24小时以上),分别检测这三组海蛞蝓选择捕食未进食和已进食水螅的频率。
由图可知,海蛞蝓更倾向于捕食_____________,随着海蛞蝓饥饿程度的增加,其____________。
(3)海蛞蝓的这种捕食选择行为,提高了捕食效率,可以使其在单位时间内获得______________。海蛞蝓的这种捕食选择行为是长期____________的结果。
研究者在蜂鸟、乌鸦等鸟类胸部植入晶体传感器,用以研究鸟的飞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鸟类飞行时所需能量的80%来自胸肌细胞的__________作用,据此推测,善于飞翔鸟类胸肌细胞中__________的数量比不飞翔鸟类的多。
(2)胸大肌和胸小肌是鸟类落翼和举翼的动力。如图为胸大肌、胸小肌和骨之间的关系,由图可知,胸大肌和胸小肌的两端都分别附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3)当鸟类向下扇动翅膀时,鸟的胸大肌处于__________状态,胸小肌处于__________状态,牵拉着骨绕__________运动。
(4)根据传感器获取的信息,当蜂鸟的翅膀仍向上拍打时,大脑就已经产生向下拍打的信号,并传向肌肉,这表明__________系统在发起运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山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山药多糖是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研究山药多糖对大鼠血糖浓度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实验大鼠进行如下处理,15天后在各组大鼠进食馒头的 0、60、120分钟后分别测定血糖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 大鼠状态 | 处理方式 | 血糖浓度(毫摩尔/升) | ||
0(分钟) | 60(分钟) | 120(分钟) | |||
A | 健康 | 灌服生理盐水 | 6.43 | 8.67 | 7.14 |
B | 患糖尿病 | 灌服生理盐水 | 10.28 | 14.25 | 12.51 |
C | 患糖尿病 | 灌服山药多糖 | 7.31 | 10.38 | 8.14 |
D | 患糖尿病 | 灌服格列苯脲 (降糖药物) | 7.8 | 10.46 | 9.25 |
(1)由表可知,4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在进食后60分钟均达到最高值,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组与______________组(填组号)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山药多糖能___________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且与格列苯脲治疗效果相似,能在一定程度上使血糖浓度接近正常水平。
(3)依据上述结果,研究者认为山药多糖对大鼠血糖浓度的影响可能更有优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它研究还表明,山药多糖有助于胰岛功能的恢复,为进一步验证山药多糖具有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则还需要检测大鼠血液中_______________的含量。
下图为正常成人排尿反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尿液的形成器官是__________。尿液的排出过程中,通过神经调节使__________的逼尿肌收缩,同时__________的括约肌舒张,尿液顺利排出。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
(2)新生婴儿的排尿反射依次经过图中的_______________。健康成人的排尿过程,除了上述结构外,还需位于_______________中的神经中枢参与,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活动。
(3)某患者由于脊髓某个部位意外受伤,导致能产生尿意但不能控制排尿,则该患者受伤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此时,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通常这种情况称为尿失禁现象。
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根本动力来源,小腿腓肠肌也能为血液循环提供部分动力,常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的__________组织发达,能强有力地收缩,将血液泵向全身。
(2)心脏共分________个腔,上下相通,左右不相通。右侧收集来自____________的血液,再将这些血液泵入肺动脉。左侧收集来自肺静脉的血液,并将血液泵入 __________。
(3)人类直立行走后,心脏远离地面,在地球引力的影响下,腿部血液返回心脏变得更加困难。人在行走时,腓肠肌交替_______________。其中腓肠肌处于图中的_____(填序号)状态时,能挤压__________,推送血液;同时__________能防止血液倒流,两者配合不断推动腿部血液回心,这个过程与心脏泵血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