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肾脏对人体来讲非常重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为:肾动脉...

肾脏对人体来讲非常重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为:肾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 →尿道

B. 血液流过肾脏的过程为: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肾静脉

C. 对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四种物质浓度(克/100毫升)进行比较,结果为蛋白质:血浆=原尿;尿素:原尿<尿液 ;无机盐:血浆=原尿;葡萄糖:原尿>尿液

D. 血液流经肾脏后,所含成分的最明显变化是尿素减少,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C 【解析】考点:尿液的形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解答: A、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所以原尿是在肾小囊腔内形成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外部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而剩下的其它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液形成的路线为:肾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 →尿道,故A正确; B、血液由肾动脉进入肾脏,逐渐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再分支出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毛细血管再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再分支成毛细血管,缠绕在肾小管外面,然后再汇集成肾静脉。故B正确; C、由于肾小球不能过滤大分子的蛋白质,因此,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蛋白质,;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下把全部葡萄糖、部分水还有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尿液中尿素浓度明显升高,即尿素:原尿<尿液;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血液中的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经过过滤形成原尿;因此,原尿中的无机盐和血浆相等,即无机盐:血浆=原尿;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下把全部葡萄糖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因此,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即葡萄糖:原尿>尿液;C错误,故符合题意。 D、 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了物质交换,组成肾小管的细胞利用血液运来的氧气和养料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扩散到血液,即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肾静脉的血液里二氧化碳增加了,氧气减少,养料减少。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所含成分最主要的变化是二氧化碳增加了,尿素减少了;氧气减少了、养料减少了,而葡萄糖含量基本不变,故D正确。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人体局部血液流动示意图,a、b表示动脉,c表示毛细血管,a、b、c内流动的均为动脉血,则c

处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A. 气体交换

B. 物质交换

C. 过滤作用

D. 重吸收作用

 

查看答案

下图是人体内部分系统的代谢关系简易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 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B.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

C. 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D. 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查看答案

(2015•丽水)我市部分中小学生享受国家免费提供的营养餐,营养餐中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关于淀粉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淀粉不能为人类提供能量

B. 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C. 正常尿液中一定含有a物质

D. 淀粉的消化需要胃蛋白酶的参与

 

查看答案

(2017·山东济宁期末)人体失血过多时需要及时输血,下列关于输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大量输血时应输同型血

B. AB型血的人可以输入AB型血和少量O型血以及少量A型血或B型血

C. O型血的病人不能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D. 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人体心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心脏的组织主要是肌肉组织    B. 心脏内有四个腔,左右两部分不相通

C. 由心脏输送出去的血液都是动脉血    D. 一次心脏跳动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