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课堂上,姗姗目不转睛、认真聆听胡老师的讲解,临近下课,她体内产生了尿意,并有意识...

课堂上,姗姗目不转睛、认真聆听胡老师的讲解,临近下课,她体内产生了尿意,并有意识作了控制。下列流程图表示姗姗体内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其中不正确的是

A. 老师声波→外耳道→鼓膜→内耳→听小骨→听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B. 黑板图像反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视觉中枢

C. 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收集管→尿液

D. 尿液刺激→膀胱壁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尿道括约肌→大脑感觉中枢(产生尿意)

 

A 【解析】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A符合题意;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故B不符合题意;尿的形成过程是: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其流程应该是: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故C不符合题意;反射弧的途径是: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神经元接受冲动信号,并将冲动传到传出神经,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接收到指令做出反应,所以,尿液刺激→膀胱壁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尿道括约肌→大脑感觉中枢(产生尿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明确听觉的形成过程,视觉的形成过程,尿的形成过程,反射弧及排尿的过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生活中的常见说法,有科学依据的是:

①生吃鸡蛋营养好                     

②喝酸奶时要进行煮沸消毒

③勤晒被褥可杀灭细菌                

④母乳喂养能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

A. ②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玉米的叶肉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玉米的下列细胞内含有20条染色体的是:

①种子的胚芽细胞               

②胚珠的珠被细胞

③根尖的根毛细胞               

④叶片的保卫细胞

A. 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一中年人,一次饮用过是量的糖水,结果血液中的糖浓度过高,使尿中出现糖,这说明:

A. 该人是糖尿病人    B.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失常

C.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    D. 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是有限的

 

查看答案

垦利县植物园内今年迎来了两株大银杏树。在移植运输过程中园林工人截去了银杏树的大部分枝叶,根部保留大土坨,栽种后还要挂瓶输液,这些做法的目的是

①阻止呼吸作用

②阻止光合作用

③降低蒸腾作用

④减少对根毛的损害

⑤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⑥阻止新陈代谢

A. ③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⑤⑥

 

查看答案

某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如图示该农田中某种甲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A. 从开始使用农药起,甲虫群体抗药性逐渐增强

B. A、C时期的甲虫对该农药有同样强的抗药性

C. B点可以证明甲虫群体中本来就有抗药的个体

D. 甲虫抗药性种群形成的原因是长期使用单一农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