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动物的发育过程不属于变态发育的是( )
A.蝗虫 B.青蛙 C.蜜蜂 D.山羊
做“观察鱼的血液微循环"实验时
(1)当鱼初接触湿棉花时马上跳动,这一反应属于 (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
(2)在显微镜下观察尾鳍时,找到了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此血管的名称是 ;
(3)实验中由于小鱼时常跳动导致观察困难。小鱼跳动是否与湿棉花的温度有关?为此,小科进行了如下探究:先用20℃水浸泡后的棉花覆盖在一组小鱼上,然后计算小鱼在5min内的平均跳动次数;过一段时间后,再先后用15℃和10℃水浸泡后的棉花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温 度 | 20℃ | 15℃ | 10℃ |
平均跳动次数 | 15 | 12 | 7 |
本实验的结论是
完成下列探究活动的相应内容:
实验材料:A:淀粉糊 B:蛋清制成的蛋花液 C:花生油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温度计、酒精灯、三脚架等
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碘酒等
⑴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以验证胃液在化学性消化中的作用。
①胃液的采集:
将一只对铃声已建立起食物反射的狗,在其胃底部做一个人工胃瘘(胃液可由胃瘘流到体外),利用铃声刺激空腹的狗,引起它产生分泌胃液的条件反射的方法,可获得纯净的胃液。
②实验材料选择和制备:
根据胃液中酶的作用,实验材料中应选择〔B〕(填标号),并各取2ml,分装在甲、乙两个试管中。
③验证胃液的化学性消化:(请阅读完③、④后作答)
在上表中甲试管对应的①加入2ml__________,乙试管对应的②加入2ml___________。甲、乙试管的水浴温度③应是__________,保温约20—30分钟。
④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甲试管中物质发生变化(消失),乙试管中物质不变化(不消失);此结果说明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胃液对蛋白质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
⑵如果要进一步验证胃液的消化作用在于酶,而不是盐酸。可以在上述实验中再加一个试管丙,试管丙内分别在④和⑤应加入________和 。试管丙应和试管
形成对照。
实验与探究:已知馒头的主要成份是淀粉,淀粉遇到碘会变成蓝色,某同学要设计实验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方案:
(1)实验前,根据已有知识你的假设是 。
(2)实验时,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馒头屑,再向A试管加入2毫升唾液,向B试管中加入1毫升清水,分别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保温10分钟,冷却后,滴中2滴碘液。此步骤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
(3)此实验的对照组是 ,实验组是 。将A、B试管分别放在37℃温水中保温的原因是 。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碘液,预计会变蓝的是
试管,不会变蓝的是 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此试管中没有 ,不能消化 。
图为消化系统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最大的消化腺是[ ] ,它能分泌 。
(2)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 ,它能分泌 ,并且有从外面进来的和 (填消化液名称)。
(3)从图上看,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是[ ] ,它能分泌 。
(4)你认为在消化道中没有消化能力的结构是 。
(5)用图中序号及箭头表示一粒西瓜子由口腔到肛门的先后顺序:口腔→ → 肛门。
(6)淀粉的消化是从[ ] 开始的,蛋白质的消化是从[ ] 开始的,脂肪的消化是从[ ] 开始的.
请你认真观察如图所示心脏结构图,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收缩力最强的是图中的 .
(2)与心房相连的血管中, (填序号) 内流的血液含氧气丰富.
(3)与心室相连,管壁厚,管腔小,弹性大且内流静脉血的血管的是 (填序号).
(4)在心脏的四个腔中,由于 的作用,保证了血液只能由[4]流向[6],由[10]流向[8],决不倒流.
(5)血液由[8]射出,经[12]流至全身各级血管,最终由[1]和[7]回到心脏的循环途经叫做 .
(6)小明想观察心脏瓣膜的作用,于是他将水从肺动脉灌进,请你想一想,小明观察到的结果应该是,水从图中的 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