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满分5 manfen5.com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使叶片中原有的      运走耗尽.然后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的是      (填“甲”或“乙”)装置.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作用,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      散失的.

 

(1)淀粉;乙;二氧化碳; (2)蒸腾;气孔. 【解析】 试题分析:观察实验装置可知,该生物兴趣小组是想以二氧化碳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解析】 (1)实验前应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光照几小时后,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乙装置的叶片,因为乙装置中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乙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而甲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小烧杯里的氢氧化钠吸收了,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甲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甲、乙装置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实验过程中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会凝结在玻璃罩内壁上. 故答案为:(1)淀粉;乙;二氧化碳; (2)蒸腾;气孔.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是石板铜画上的成语典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请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含的食物链是     

(2)螳螂、蝉和黄雀,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制造出的      为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3)若螳螂、蝉和黄雀所处的生态系统受到有毒物质污染,则在图中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是     

(4)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查看答案

人杰地灵的抚州是江西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自古就有“襟领江湖,控带闽粤“之称.山水得天独厚,水稻种植面积较大.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杆也有很多用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业生产上,常选用籽粒饱满的水稻种子播种,原因是种子的      (填胚芽、子叶、或胚乳)内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能保证种子正常萌发所需

(2)水稻种植萌发时吸水膨胀,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发育成茎和叶,长成幼苗.

(3)给农作物施肥时应以农家肥料为主,配合使用化学肥料,如果缺少含      (填氮、磷或钾)的无机盐时,水稻的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在水稻根尖的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填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或成熟区)

(4)稻谷收获季节,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稻杆,造成大气污染,针对这一现象,兴趣小组的同学向有关部门倡议:稻杆还田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你认为稻杆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查看答案

关于葫芦藓、肾蕨、桃树三种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可以称为孢子植物

B.都有根且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都有叶且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D.都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查看答案

为了探究光照对绿豆发芽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植绿豆,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表所示).下列对他实验设计所提意见中,正确的是(  )

花盆

阳光

温度

向阳处

20℃

充足

暗室

20℃

不充足

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

B.两个花盆都应故在暗室中

C.两个花盆都应保证充足的水分

D.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零度

 

查看答案

对下列农业生产上的措施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合理密植能够提高产量是利用了光合作用的原理

B.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是为了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C.早春播种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这是为了保温保湿促进种子萌发

D.大棚栽种蔬菜时,适当降低夜间棚内的温度可以提高产量是利用了蒸腾作用的原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