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阳光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右图),请分析回答...

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阳光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右图),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应选用        (选填“黑色”或“透明”)的塑料袋,目的是避免塑料袋内的植物进行          作用,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打开B处的阀门,用手挤压塑料袋,发现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        ,表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了        

3)根据分析,请写出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变化的情况:                

 

(1)黑色;光合   (2)浑浊;二氧化碳(3)吸进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解析】 试题分析:(1)本实验选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遮光,以避免植物因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掉二氧化碳而影响实验效果. (2)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打开阀门,用手挤压塑料袋,塑料袋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就进入了乙瓶中,从而使石灰水变浑浊. (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将乙装置放在黑暗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塑料袋内的氧气,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塑料袋内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变化的情况是吸进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考点: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把储存的有机物里面的能量释放出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请据图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A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       和【④】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       和【②】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5)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查看答案

春天,野鸭从南方的越冬区飞向北方的繁殖区;秋天,野鸭从北方的繁殖区飞向南方的越冬区,这是野鸭的迁徙。野鸭的迁徙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野鸭的迁徙行为属于        (选填“先天”或“学习”)性行为。

2)野鸭的迁徙行为是一个                    的动态过程,离不开野鸭自身的      器官、       器官的作用。

3)野鸭的迁徙行为是野鸭       系统和       协调作用的结果。

4)野鸭的迁徙行为是野鸭对生存环境的       表现,对于野鸭个体的      

和种群的         都有重要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上图是           结构示意图。

2)图中F所示的是          ,与其灵活性有关的是F上有【 】           ;并且与【 】      产生的          有关系。

3)增加其牢固性的结构是【 】        ,【 】           形,【 】                形。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在某晴朗的夏日,一株棉花白天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横坐标表示白天的时刻,纵坐标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度)。

满分5 manfen5.com

由此图可以看出,光合作用最强的时间是       ,最弱的时间是          。原因是中午的光照最      ,此时叶片的气孔        ,使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原料之一——                

的供应大量减少。

 

查看答案

下图是菜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图甲中①是        ,对幼嫩的胚有保护作用。

2)图甲中④是       ,能发育成图乙中的          (填标号)

3)⑤的名称是          ,它的功能是为胚的发育提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