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A、B两试管装入2毫升淀粉糊,再分别加入不同物质,振荡使其反应充分,据图回答:
(1)鉴定淀粉所特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
(2)淀粉糊不变蓝的是______试管.
(3)B试管的作用是______.
(4)饭后立即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对消化有抑制作用.因为人在运动过程中,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消化.
(5)淀粉的化学性消化是从______开始.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几组实验记录,请在表格内填写实验现象:
试 管 | 加入的物质(各2毫升) | 水 温 | 时 间 | 试 剂 | 加碘后的 现象 |
1号 | 淀粉﹢唾液 | 0℃ | 10分钟 | 碘液 | ① |
2号 | 淀粉﹢唾液 | 80℃ | 10分钟 | 碘液 | ② |
3号 | 淀粉﹢唾液 | 37℃ | 10分钟 | 碘液 | ③ |
4号 | 淀粉﹢清水 | 37℃ | 10分钟 | 碘液 | ④ |
查看答案
某校七年级生物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做“馒头在口腔的变化”的探究实验,四位同学分别对馒头做了四种处理,方法如下:
甲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进行充分的搅拌.
乙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注入2毫升清水,进行充分的搅拌.
丙同学:将馒头放入3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丁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4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接着将四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5分钟,取出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请你想一想:
(1)这四位同学做的实验结果中,不变蓝的试管是______号试管.
(2)上述实验中,2、3、4号试管都是1号试管的对照.扬扬仔细分析了乙、丙、丁三位同学设计的对照实验后,认为丙同学设计的实验有不妥之处,请你代替扬扬将丙同学的错误之处改正过来______.
(3)乙同学的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的作用,丙同学的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的作用,丁同学的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的作用.
(4)以上的实验可以充分说明,馒头在口腔里的消化与______有关.
查看答案
下面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L唾液,不搅拌.
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1号试管不变蓝色,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可能变成______色.
结果分析:
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______.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
3号试管中馒头块变蓝色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结论:
淀粉在人的消化道的______部位就开始被消化.
查看答案
某小组用馒头来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设计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如下:
①在A、B两支试管中各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
②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2毫升;
③向A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进行搅拌;
④向两支试管中各滴加两滴碘液;
⑤将两支试管放在37℃温水中10分钟;
⑥观察两支试管内的颜色变化并得出结论.
请你指出此实验设计方法步骤的错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记录的实验结果如右表所示.该实验结果表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
试管 | 加入物质 | 温度 | 碘液检验 |
1 | 淀粉糊+唾液 | 37℃ | 不变蓝 |
2 | 淀粉糊+唾液 | 0℃ | 变蓝 |
A.需要适宜的酸碱度
B.具有专一性
C.需要适宜的温度
D.具有高效性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