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下面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 1号...

下面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L唾液,不搅拌.
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1号试管不变蓝色,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可能变成______色.
结果分析:
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______.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
3号试管中馒头块变蓝色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结论:
淀粉在人的消化道的______部位就开始被消化.

manfen5.com 满分网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解析】 1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2号试管里的清水对淀粉无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3号试管中的馒头块与唾液的接触面积小,馒头中的淀粉没有被彻底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仍然变蓝色;唾液存在于口腔中,因此淀粉的消化始于口腔. 故答案为:蓝色;麦芽糖;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消化;淀粉没有被彻底消化;口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小组用馒头来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设计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如下:
①在A、B两支试管中各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
②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2毫升;
③向A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进行搅拌;
④向两支试管中各滴加两滴碘液;
⑤将两支试管放在37℃温水中10分钟;
⑥观察两支试管内的颜色变化并得出结论.
请你指出此实验设计方法步骤的错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记录的实验结果如右表所示.该实验结果表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
试管加入物质温度碘液检验
1淀粉糊+唾液37℃不变蓝
2淀粉糊+唾液0℃变蓝

A.需要适宜的酸碱度
B.具有专一性
C.需要适宜的温度
D.具有高效性
查看答案
某同学想知道自己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作用,他取三只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③.然后进行下列实验:
试管号12345
加入2毫升淀粉糊加入2毫升清水充分振荡放在37℃中水浴10分钟滴碘液
加入2毫升淀粉糊加入2毫升唾液充分振荡放在37℃中水浴10分钟滴碘液
加入2毫升淀粉糊加入2毫升唾液充分振荡放在10℃中水浴10分钟滴碘液
加碘液后,①、②、③号试管中物质不变蓝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②③
查看答案
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将甲、乙、丙3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mL双缩脲试剂(边加边振荡),用沸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实验步骤不正确②温度设置不合理③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验( )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①和②正确
D.①②③都正确
查看答案
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mL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③向3支试管中各滴一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②④③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