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某兴趣小组调查一个农田生态系统时,发现有三种生物(以甲、乙、丙表示)构成一条食物...

某兴趣小组调查一个农田生态系统时,发现有三种生物(以甲、乙、丙表示)构成一条食物链.在同一时间内分别测定甲、乙、丙所含有机物总量,结果如图.请据图回答:
(1)甲、乙、丙之间通过______的关系形成食物链,据能量流动逐级______的特点分析,生产者为生物______,这条食物链为______
(2)使用农家肥可提高农田生态效益,因农田中的______者可将农家肥所含有机物转化为______,供生产者再利用.
(3)在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______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如果人们的活动使丙的数量大量减少,会导致乙的数量______,从而破坏这种稳定状态,这表明生态系统的______是有限的.

manfen5.com 满分网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一、食物链的概念和写法;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三、分解者的功能;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 【解析】 (1)题中的甲、乙、丙构成一条食物链,食物链是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各生物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在食物链中,能量在食物链中的生产者体内最多,并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而逐级递减.图中的乙中有机物总量最多,即能量也最多,故属于生产者,甲里面的有机物次之,丙里面的有机物最少.故食物链为:乙→甲→丙. (2)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够将动植物尸体和动物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归还到大自然中,绿色植物再利用它们制造有机物.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为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在食物链“乙→甲→丙”中,若丙的数量大量减少,甲就会因为失去天敌的控制而数量大量的增加,甲数量增加,乙也会因天敌数量增加而减少,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1)吃与被吃;递减;乙;乙→甲→丙;(2)分解;无机物;(3)比例;减少;自我(动)调节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图中的黑点表示难以被生物分解和排出的某些有毒构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组成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增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_______部分.
(2)写出图中所示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3)该池塘被有霉物质污染,从图中看出大鱼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说明有毒物质会沿着______不断积累.
(4)图中大鱼小鱼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者.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最宽处约800米,总面积为l41.62公顷的深圳“绿肺”--中心公园,是深圳靓丽的风景,这里树木葱郁,绿草如阴,植被(绿量)丰富.福田河从中穿流而过,还栖息着不少浮游动物、鱼类,偶尔还可以见到蛇和老鼠等.
(1)在中心公园这个城市生态系统中,绿量中的“绿”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
(2)根据材料中提供的生物,按照食物关系,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3)小明有一天去中心公园玩的时候发现福田河中有一条死去的小鱼,这条死鱼将会被生态系统中的______所利用.
查看答案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着环境.用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现象:
(1)大树在秋天落叶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蚯蚓能疏松土壤并能给土壤增加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
(2)沙棘地下根的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______环境中生活.
(3)水生生物大多生活在水面下l50米以内的水层中,而150米以下几乎没有生物生存.
请你分析:没有植物的原因是______;没有动物的原因是______
(4)长期生活在阴暗环境中的植物,叶片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查看答案
右图示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查看答案
对于生活在田野中的一株蒲公英来说,影响其生活的环境因素有( )
A.田野里的动物、其他种类的植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B.阳光、空气、土壤、温度、水等因素
C.A和B的总和
D.A和B的总和再加上这片田野里的其他蒲公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